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伦理学、经济学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的大学

发布时间:2018-06-27 20:25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大学 ; 参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教育的经济学与公共物品的功利主义概念。笔者认为,现代大学的发展与演变是与物品这一概念的变化相伴随的。早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如穆勒)认为,一种物品能够被供给,要么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整体对社区有益,要么是因为它不能或者不应该通过私人的方式供给,比如国防。正如国家和社会在规则制定与福利供给方面变得越来越复杂,物品的定义也日益复杂。政策的合理性往往是通过它有助于公共财富的积累而得到证明的,具体来讲,政策应该要么满足社会受众的某种具体利益(这种福利是需要政府提供的,如学生的受教育经费),要么增进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比如受教育人口的增长)。这与现代大学的成长和进步是并行不悖且相互砥砺的。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是对以上观点的一种挑战,它认为私人的投资与供给所产生的回报要远高于公共的投资与供给,而且从道义上来讲,个人与社会对于供给何种物品应该具有选择权;同时,由经济效能与个人选择所带来的混合的社会利益可以获致更多的集体公共物品。然而,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规范的议题(如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思考上述几重张力对于以下问题的影响,这些问题包括现代大学与公共物品的当代意涵之间的联系,以及大学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功能能否与其在知识和文化方面的使命相协调。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conomic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utilitarianism of public good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universities are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 of the concept of goods. Early liberal economic theories (representative figures such as Muller) argued that an object could be supplied either because it was good for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or because it could not or should not be supplied in a private way. For example, national defense. Just as the state and society are becoming more complex in terms of rulemaking and welfare provision, so is the definition of goods. The reasonableness of a policy is often demonstrated by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ublic wealth. Specifically, it should either satisfy the specific interests of the social audience (such benefits need to be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example,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or promote the interests of society as a whole (such as the growth of the educated population). It go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growth and progress of modern universities. The neoliberal view is a challenge to this view, which argues that private investment and supply yield far more returns than public investment and supply, and morally speak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what kind of goods should be suppl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ixed social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individual choice can get more collective public goods. However, this view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normative issues such as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bove several tensions on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oder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public goods. And whether the university's dominant economic function is compatible with its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mission.
【作者单位】: 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雷;;英国高等教育启示录[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6期

2 曹薇;;大学内部学生权力探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潘登;;现代大学的管理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彭芹;毛佳丽;谷魁府;;超然主义大学: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思维[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田杨;;伦理学视域下的大学师生关系重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聂朝胤;胡岚岚;;对大学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7 杜林;;高等教育民营化发展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王青花;;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动因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陈永康;陈平水;;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江玉安;;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演进中几个观点的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高松元;;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法治化:路径、原则与经验[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庆章;;立足新起点 把握新机遇 谋划新发展[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冰;;对当前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审查制向评价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若岩;大学是否等于高等教育?[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2 张俊宗;大学=高等教育?[N];科技日报;2001年

3 山边;国外的高等教育[N];中国测绘报;2001年

4 ;国外的高等教育[N];中国测绘报;2001年

5 袁崇轶;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6 张俊宗;大学与高等教育划等号?[N];光明日报;2001年

7 柳绪燕;荷兰高等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本报记者郑莉;高等教育,,离大众更近些[N];工人日报;2002年

9 美国老道明大学 德怀特·艾伦;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记者 李家杰;北京高等教育争创一流[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6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7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5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75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