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理生理学课程面临的三个问题
本文选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三个问题 ; 参考:《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年10期
【摘要】:2006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学会理事长韩启德院士提出了三个问题:病理生理学课程应该教什么?什么人教?什么时候教?结合各医学院校情况,本文浅谈对这三个问题的观点。病理生理学是讲述疾病发生机制的一门课程,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地展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如何动态观察、综合分析、针对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的医学思维模式。因而,病理生理学也是传授科学的医学思维方式的一门课程。国内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一般是临床课程前开课,学生对疾病无临床知识感观认识,由几乎没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承担。一些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将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疾病概论和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由病理生理教研室的老师授课;第二部分,各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内容在第三学年下学期或第四学年上学期由临床老师授课。但是,这种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因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病理生理学这一门课程,也是对我们的医学教育规划、制度的思考。
[Abstract]:At the eigh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Pathophysiology in 2006, academician Han Qide raised three questions: what should be taught in the course of pathophysiology? Who teache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views of these three problems. Pathophysiology is a course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Teachers show the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outcome of diseases step by step, so that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how to observe dynamically, analyze comprehensively, and solve problems pertinently. Cultivate students' dialectical mode of medical thinking. Thus, pathophysiology is also a course that teaches scientific medical thinking. The pathophysiology course in China is usually held before clinical course, and the students have no sense of clinical knowledge of disease, which is undertaken by the teachers of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who have little clinical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vide the content of pathophysiology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introduction of disease and the content of basic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third academic year, taught by the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department teachers; the second part, The pathophysiology of each organ is taught by a clinical teacher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third school year or the last semester of the fourth year. However, this reform broke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refore,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involve the pathophysiology course, but also reflect on our medical education planning and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分类号】:G642;R36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9年度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会议一览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2期
2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通知[J];微循环学杂志;2010年03期
3 ;1993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活动及会议计划[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年01期
4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2002年学术活动计划[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1期
5 吴立玲;中国病理生理学会2003年度工作总结[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2期
6 李楚杰;;欣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创刊20周年[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12期
7 ;2006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活动安排[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04期
8 ;2008年度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会议一览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02期
9 ;2009国际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网上投稿系统开通[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09期
10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通知[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2007年活动计划[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7年第一期[C];2007年
2 刘蕊;;病理生理学界的一次盛典——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6年第四期[C];2006年
3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2006年学术活动计划[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6年第一期[C];2006年
4 吴立玲;朱广瑾;;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6年第四期[C];2006年
5 陈德昌;;会议致辞[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6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12届学术大会参会者名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成秀梅;冯贞梅;丁旭;孙灵娇;赵淑明;姚晓光;王晓松;;中西医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中高校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晶岩;;致辞[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劲智;;中西医结合教育临床课程教学不足初探[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泽林;;适应PBL教学,针灸专业临床课程需要进行针药合讲课程整合[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建平;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在大理举行[N];大理日报(汉);2007年
2 高振发;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在承德召开[N];河北日报;2007年
3 秦秋;梁菊生:中医研究生教育要解决三个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广西中医学院 刘燕平邋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 黄岑汉;浅谈中医诊断学及其学习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南京中医药大学 陈德华;务实教育 成就国医大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魏睦新邋谢立群;新模式培养中医人才[N];光明日报;2008年
7 魏睦新邋谢立群;创新模式 培养中医人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汪晓敏邋徐国龙;积极探索护理学本科教学改革[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江蓉星;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的尴尬景况与对策刍议[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河南中医学院 梁华龙;为中医院校教育算笔账[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沈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韩春红;对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部分课程考核试卷、试题质量的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倪彬;应用标准化病人辅助临床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4 霍江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前期课程设置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张跃银;临床医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师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夏雪;基于KAQ模式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08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