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整合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高校科研团队 + 团队创造力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7期
【摘要】:团队创造力已经成为科技领域主要发展动力和创新模式,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因素。在较系统地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特征的基础上,从适应融合机制、涌现机制和协同互补机制3个方面,对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整合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指出,在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形成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这3种机制,充分实现个体层面和团队层面创造力的有效整合。
[Abstract]:Team creativity has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nd innovation mod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 is the key driving factor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w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reativ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l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ativ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adaptation and fusion mechanism, emergence mechanism and cooper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chanism.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ed mechanism of the creativ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se three mechanisms should be used comprehensive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reativ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lly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dividual level and team level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320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TQ029)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树;汤超颖;;情绪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11年08期
2 丁志华,李萍,胡志新,李丰年;团队创造力数学模型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科学学研究;2010年03期
4 王莉;方澜;罗瑾琏;;顾客知识、创造力和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产品创新过程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年05期
5 张敏;创造力与创造性活动[J];科学学研究;1983年02期
6 方展画;创造性社会心理学[J];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7 曾广容;系统开放性原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魏巍;郭和平;;关于系统“整体涌现性”的研究综述[J];系统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汪群,汪应洛;高科技人才创造能力的人格特征[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年11期
10 刘洪;涌现与组织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芹;新产品开发团队创造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雪梅,傅世侠,邵全辉,孙雍君,罗玲玲;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可星;蔡伟;;基于涌现机理的企业组织能力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3 原继东;王树恩;;浅析出版企业成长的结构效应[J];出版科学;2011年04期
4 何楠;;解构:一条创新思维之路[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1期
5 何楠;代武社;;从思维创新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6 胡凼;;浅谈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环境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7 颜学俊;;创新思维的特征及激发策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8 王欢;杨治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凯;高峰;;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创新思维状况的调查[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远德玉;科学创造精神与技术创新精神关于两种精神——两种素质异同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子睿;许大德;吕岩;英琳悦;;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林院校管理类选修课体系构建[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王跃新;;遵循自然与自觉统一的创造性思维发生逻辑[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子睿;;加强“三创”教育培养都市型农业人才[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4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的探索与验证[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施杨;张晓冬;;网络化沟通的涌现行为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高鹏;张凌;汤超颖;李媛;;信任与建设性争辩对科研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倩;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信息获取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陈学中;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何旭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原继东;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我国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夏波;新产品研发项目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朱平原;情绪状态影响高中生远距离联想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红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增强国民创新意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艳伟;上海市高等院校空间设计国际合作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韩稳;认知风格对物理创造力的影响:班级创新气氛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靖美慧;中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玉景;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超;教育游戏对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辛;自组织团队绩效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雪梅,傅世侠,邵全辉,孙雍君,罗玲玲;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J];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03期
3 李海舰;王松;;客户内部化研究——基于案例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4 温馨;肖剑科;;管理者与一般员工的消极情绪对比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曾广容;;关于“开放”范畴的哲学思考[J];湖湘论坛;1991年04期
6 王黎萤;陈劲;;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结构和激励机制[J];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7 丁志华,李萍,胡志新,李丰年;团队创造力数学模型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许_g青;创造性思维与新产品开发[J];科技与管理;2001年02期
9 罗玲玲,唐淑凤;科技团体创造力的经典研究——评戈登在团体创造实证研究方面的贡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6期
10 毛义华,郭斌,,许庆瑞;新产品开发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国正;基于领先用户的顾客参与新产品研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金玉;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FFE)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张晶;恐惧情绪影响初中生创造性活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仲君;情绪对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奎清;;高校校园文化的冲突与整合[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4期
2 王海涛;徐翔;;农业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村官”计划整合机制探讨[J];江苏高教;2009年06期
3 谢凌凌;;从风险预警到危机干预的资源配置与整合——高校突发事件的认识与应对[J];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4 张琼;;大学突发事件的内涵、困境与预控机制[J];未来与发展;2010年03期
5 吴玫;;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整合性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6 郎永杰,王生钰;凸显大学的文化整合机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徐海涛;;中国地方性教学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邓再辉;;单一教育理性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9 王丽丽;张亚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动因及差异化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10 黎庆兴;梁敏辉;;提高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淮南师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吴玉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N];淮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曾永联;西乡塘区“出手”打造广西“硅谷”[N];广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崴;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亚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4 邓磊;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心理和谐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邬红波;宁波、香港地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岩;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问题探讨[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春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岚;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谭清华;心理契约类型对大学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0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0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