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国高校官方微博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08-17 20:13
【摘要】: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今,微博凭借庞大的用户群和关系网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平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高校作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加入到微博的阵营中来,从2009年起,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在学校的信息服务与分享、形象塑造、促进教学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官方微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同时也看到,仍有大部分官方微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发展受阻。该报告拟针对高校官方微博这一群体,通过抽样统计、观察法、个案研究等调查研究的方法,描述高校官方微博的现状,总结优秀微博的成功经验以及发展状况较差的微博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高校官方微博的发展进行判断和预测。 报告第一章为导言部分,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及原因、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情况说明。从第二章起为文章主体部分。第二章从开通情况、地域分布情况、成长情况三个方面对高校官方微博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包括总体数量增长、所属学校层次分布、地域分布、所属地域开通比例、粉丝量分布以及微博发布总量分布。第三章分析了高校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引入影响力排行,将影响力的产生要素界定为可信、可用、可亲、可敬四个方面,通过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的官方微博展现高校官方微博影响力的形成途径。第四章归纳了中国高校官方微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观念滞后,缺乏传播意识;官方微博定位不清晰,没有特色;单条微博内容不足,原创率低;脱离受众,语言风格僵化。针对这些问题,在第五章提出高校官方微博的建设策略,第一是要认清角色定位,提高传播意识,,第二是要注重形象构建,挖掘校园特色,第三是要精耕微博内容,提升原创比例,第四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延伸微博功能,第五是要打造微博团队,增强自我管理,第六是要加强校园互动,引领矩阵建设。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Weibo has become a very influential platform with its huge user group and relationship network. In such an enviro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group in the social composition, have joined the camp of Weibo. Since 2009,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set up official Weibo,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haring, image shaping,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Weibo, we have found many excellent case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ee that most of the official Weibo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in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development is blocked. The report aims at the group of official Weib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fficial Weib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sampling statistics, observation methods, case studies, et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Weibo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Weibo with poor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judge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official Weib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repo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the topic,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lanations. Chapter two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official Weib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pening situati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e growth situation, including the total quantity growth, the level distribution of the affiliated school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opening of the affiliated reg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fan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Weibo release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official Weibo,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ranking, define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as credible, usable, approachable and respectable, through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official Weibo of Harbi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ow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versity's official Weibo. 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existence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official Weibo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concept of lag, lack of awareness of communication; official Weibo positioning is not clear, no characteristics; single Weibo content is insufficient, the rate of originality is low; divorced from the audience, language style ossified.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official Weibo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first is to recognize the role orientation,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the second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age construction, to excavate the campu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ird is to cultivate the content of Weibo. To enhance the original proportion, the fourth is to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o extend the Weibo function, the fifth is to build the Weibo team, to enhance self-management, and the sixth is to strengthen the campus interaction and lead the matrix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火炬光芒辉映校园 “联想中国高校08奥运火炬护跑手全国公开选拔活动”决出18名火炬手[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8期

2 ;中国高校BBS——东西南北中之西站[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4年04期

3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年总目录[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年06期

4 李永山;;中英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8期

5 ;中国高校用上谷歌牌服务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11期

6 于东河;;高校民主建设之管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7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8年1—4期总目录[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8年04期

8 王明丽;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高校走向[J];教书育人;1999年08期

9 卢进勇;;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邵一华,柏杰;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建;;序[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2 王晴;;实践科学发展观 打造中国精品高校医学期刊群[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辽宁中医杂志》喜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5 ;前言[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张红松;;试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7 邓力;;中国高校校报改革的一个方法指令——简论校报信息源的开掘[A];高校编辑出版文集[C];1995年

8 张士庆;苏猛;李风平;;论市场经济对中国高校教材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郑永彪;;中国高校推进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会议领导机构名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淑军;秋来金菊香满苑[N];人民日报;2002年

2 周虎城;高校为何兴起改名风[N];南方日报;2007年

3 黄力民;中国高校的评估与排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沈祖芸;大学生创业成果首次亮相工博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刘传书;“中国云”打造中国高校超算平台[N];科技日报;2010年

6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郭英剑;中国高校该怎样“去行政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高校违规不应该让考生担责[N];华夏时报;2006年

8 石桥;中国高校忧思录[N];贵州政协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朱奕;CUBA已成为中国高校的耀眼风景[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通讯员 韩洪光;中国高校创造教育论坛京城开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袁野;中国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袁靖宇;中国高校科技企业规范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陈洋;论中国高校生态可持续校园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慧青;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黄晓灵;奥林匹克文化视野下高校专业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蓉;中国普通高校学费政策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中国高校官方微博研究报告[D];重庆大学;2013年

2 陶春丽;中国高校输出国际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李培成;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调查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陆幼雅;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与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戴云倩;中国高校巨构起源及成因分析[D];华侨大学;2004年

7 马卫东;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仁洙;中国海外留学生招生营销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解亚美;《中国青年报》与重点读者互动模式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王博;中日高等院校决策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88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88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