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课程社会化:开放社会的学校课程实践方式

发布时间:2018-09-17 16:30
【摘要】:社会的开放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课程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学校课程社会化。课程社会化是指在国家的培育下,社会不断加强(提高)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能力,通过社会对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将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基于社会的有机系统,使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便捷地从社会中获取课程资源,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社会化实践中,社会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任务。同时,学校课程实践的其他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国家从课程开发者转变为平台建设者;学校从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变成课程实施的指导者;学生从课程接受者变成课程创生者。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openness, individu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ively closed nature of school curriculum require the socializa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objectively. The socialization of curriculum means that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untry, the society constantly strengthens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rough 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all aspects of school curriculum practice into an organic system based on society, the state,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easily obtain curriculum resources from the society and carry out curriculum practice activities in a flexible and ope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o train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socialization,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rriculum practice, undertakes the task of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other subjects in school curriculum practice has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the state has changed from curriculum developer to platform builder, school from curriculum manager to resource integrator; Teachers change from bearer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o mentor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students from curriculum recipients to curriculum creator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中英;张夏青;;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郑淮;;面向学习社会教育理论的嬗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作宇;;论高等教育中的经济主义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顾明远;;解放思想,30年教育成就斐然[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军;;论德育在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的作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赵迎春;赵兴国;;新时期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评价观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3 黄丹;;论社会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社区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年33期

4 王德强;唐雪雷;李志刚;;大学生社会化家庭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29期

5 吴明清;开放社会中师范教育改革的挑战及对策——一个思维与实践的初步架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小红;;我国教师课程创生的缺失与偏狭[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6期

7 范孝楚;;试论自我管理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作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0期

8 董书杰;;论高校知识管理及实践方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9 李晓元;;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蔡路;;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当代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才栋;;关于中国书院史研究的对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胥学跃;;邮电教育应面向市场[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五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仇立慧;黄春长;周忠学;;关于学校引入低碳教育 培养低碳人生观的探讨[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徐文良;;高等教育的德育历史回顾与新世纪展望[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华彦春;;浅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吕民;;关于大学生公寓成本核算问题的思考[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张延庆;谷峰;;中央民族大学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化测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9 吴安之;;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削弱,更应加强[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10 谢金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的探讨[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均良 艾楚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N];光明日报;2006年

2 狄涛;就业,高校应该有所为[N];人民日报;2007年

3 吴斌(作者单位:通化师院分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N];通化日报;2006年

4 市一中副校长 阿曼古丽·吐尔逊;把握机会 更新理念[N];克孜勒苏报;2007年

5 记者 马春华;海医构建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N];海南日报;2010年

6 扬州市花园小学 华晓梅;六大对策提高德育实效性[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7 傅新;除了增设课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N];工人日报;2004年

8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党委书记 李志春;忠实履行神圣使命 扎实推进学校教育[N];大同日报;2009年

9 西南师范大学学通社 陶丽;当网络到来的时候,,学校教育怎么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鸣琦 赵力;大学生怎样看当前的学校教育[N];陕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7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强;大学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巢洁;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徐震虹;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郭辉;研究生诗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袁筱平;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匡文婷;当前我国大学生课外培训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李长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静;试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卢敏;大学生网恋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迎武;文化适应背景下的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勇;大学人文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6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46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