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互信息视角下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关系:中韩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23:44
【摘要】:为了研究中韩两国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态关系及它的特点,以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中韩两国学者发表论文数据的互信息为测度指标,利用三螺旋算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韩两国的三螺旋模型都是以大学—政府的合作模式为主导;而韩国的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合作比中国更为紧密。通过中韩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三螺旋模型的问题在于产业部门的贡献较低,导致大学—产业—政府三方不能紧密地集成以发挥协同效应;此外对科研的评价过于重视SCI论文发表等量化指标也影响了三螺旋动态关系。可见,为了促进我国三螺旋模型的发展,应该考虑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注重对科学研究的评价和监督。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mutual informati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scholars published in SCI-E database is taken as the measure index, and the triple helix algorithm is used to carry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helix model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dominated by the university-government cooperation model, whil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Korean universitie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is closer than that of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three-helix model of China lies in the low contrib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close integ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in order to exert the synergistic effect. In additio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ttaches too much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ation of SCI papers and other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lso affect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triple helix.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iple helix model, we should consider enhanc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7;G3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技术创新课题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报告[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02期

2 李安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韩国经验与中国借鉴[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3 连进军;;韩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BK21工程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4 蔡翔;王文平;李远远;;三螺旋创新理论的主要贡献、待解决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5 周春彦;李海波;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J];科学与管理;2011年04期

6 柳岸;;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螺旋模式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年08期

7 涂俊;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8 王成军;;中外三重螺旋计量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6期

9 张传杰;卫平;;中韩两国专利价值增长效应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6期

10 贺维平;范爱红;;国内外若干知名研究型大学SCI论文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霞;;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袁宇;;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3 赵清;;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牛美芹;;三螺旋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7 李望平;;创建创业型大学风险探视[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8 马祖琦;孙晋芳;;国外高校与区域的联动发展[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9 马忠华;;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研究[J];城市燃气;2012年02期

10 郑旭辉;苏锦云;;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3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卢锡超;罗爱军;;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天荣;;传统产业集群中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动力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曹鹏;;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魏迪;;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探究——基于三螺旋理论[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月;;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建华;企业孵化器网络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聂颖;中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成富;南山区创建国际级创新区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暄;建立我国民间创新的孵化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福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巍;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方黎黎;组织创新视角下的三螺旋接口组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邱翔;我国行业特色大学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刘华;韩国政府21世纪大学发展策略述评——兼论近年来韩国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3 刘冬华;唐根丽;钱丽;;官产学对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的差异性比较:基于安徽省17个地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4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周春彦;;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曹聪;DNA结构中的第三个男性[J];读书;2004年04期

7 王成军,王沛民;是“产学研”还是“官产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徐小洲;郑英蓓;;韩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计划:BK21工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罗云;孙东平;;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德禄;[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为改进高校科研评价制度SCI排名将取消[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于锋;辽宁教育科研评价改革工程已经启动[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马杰;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郑慧琦;谈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基本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5期

5 雷朝滋;坚持正确导向 完善评价机制 促进科学研究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Z3期

6 吕春,彭博文;对高校科研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7期

7 ;《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简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年03期

8 姜婕;;建立健全高校科研评价与考核制度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6期

9 董波;蒋琳;;高校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的协调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4期

10 程现昆;;高校科研评价与道德责任[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旭霞;李洪东;范伟;许青松;梁逸曾;;基于互信息的模型集群分析变量选择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冷怀明;;中国科技期刊需要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宗仁鹤;朱祥胜;刘良成;曾钢燕;;基于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芳;万常选;;基于互信息的中文完整词自动识别模型[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7年

5 安镇文;张乃玲;;地震活动的互信息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6 郭志立;;使用互信息辅助在篇章范围内识别命名实体[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陈汉忠;;科技期刊的科研评价功能[A];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丛日娟;李均利;侯艳芹;陈北京;;窗宽窗位对基于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蔡志明;王希敏;;混响时间序列的平均互信息计算与分析[A];200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彭跃华;于江龙;范磊;赵志刚;;用互信息法和cao方法试探ENSO的可预报性[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袭晨;张钟宁:科研评价体系应改革[N];检察日报;2003年

2 宋志坚;科研评价的文化思考[N];南方周末;2005年

3 罗静 龚俊 陈晓春;南大SCI论文 被引用数全国第二[N];新华日报;2003年

4 省政协委员 刘冬雪;健全科研评价体系 有效利用科研资金[N];友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瑜;谁拨偏了科研评价的方向?[N];科技日报;2010年

6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黄涛;科研评价方式应以什么为导向?[N];科技日报;2011年

7 钟青文;我国优秀论文外流严重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改善[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8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临床贡献是科研评价核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9 蔡睿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谁来决定基础研究方向[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姜咏江;科研评价体系怎能“授柄于人”[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永刚;广义距离度量和多模态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2 李基元;中韩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史玉峰;数字信息模式识别理论及其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4 强保华;异构数据库语义集成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郑春厚;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胡旺;图像融合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侯丽珍;量子噪声通道中的信息传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金宝;基于灰度相似性测度的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顺波;凹函数类测度和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友;盲信号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罗h,

本文编号:2323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23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