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2 20:54
【摘要】: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其素质和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所以,着眼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应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作为增加高等教育活力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作为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来抓。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大学逐渐意识到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家的一些宏观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一些大学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从自身实践出发,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此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组织化。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这类机构在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美国大学从19世纪初期就开始关注教师教学发展,教师教学发展在美国成就斐然、硕果累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是美国大学支持教师教学发展、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美国大学实现教学卓越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之道。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中必定有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研究选取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哈佛大学与密西根大学的教学中心为案例,以教学中心为平台比较中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总结两国之间的差异,总结存在差异的缘由,并最终提出促进我国教师教学发展的建议。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分为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四个部分。第二章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基础分析。第三章主要研究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第四章是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概述。第五章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理念的发展与演变、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项目内容与方式分析和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中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进行分析与比较。第六章提出促进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Abstract]: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tal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quality and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u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with a view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ndispensable means to increase the vit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work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i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of some macro policies of the country, some universities actively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proceed from their own practice. Set up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to promot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short time of establishmen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ching. American universitie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ching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American universit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ching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It is also a successful way for American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eaching excellence an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he advanced ideas and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must be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study in our country. This study selects 30 "12th Five-Year Plan" N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Harvard University and Michigan University's teaching center as the case, taking the teaching center as the platform to compare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sums 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raising of the questi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re concept,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constructi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outline of our university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i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dea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s, the analysis of project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sixth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元琴,梁保国;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忠俭;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初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S1期

3 ;天津大学教师全部竞聘上岗[J];新长征;2000年09期

4 陈嘉;浅谈大学教师素质[J];云南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吕凤英;素质教育中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6 邹筑煜;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的新角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翔;大学与大学教师[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传萍;;论大学教师之间的交往对个人科研的价值[J];中国电子教育;2002年01期

9 ;从大学教师到大款“二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08期

10 王培英;尊重行为心理演变规律 激励大学教师努力工作[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扬;大学教师的待遇真的“太差了”?[N];深圳商报;2010年

2 湖北 刘凯玲;大幅提高工资并非佳境 建立大学教师退出制度尤重[N];中国商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中国学生太多,美大学教师培训“叫对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 刘东风;影响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8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9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兴亚;当代大学教师角色困境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章小梅;大学教师服务学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宇倡;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状况及相关因素[D];清华大学;2006年

7 王中奎;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韩小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特点解析及构建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8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28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