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大学精神的当代转向:从理性到理解

发布时间:2019-06-12 20:49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载体,是大学发展的精神动力。自中世纪大学兴起以来,大学精神的内涵几经变化,大学从开始的追逐学术与团体自治发展到为宗教信仰服务,对于理性的崇拜使得大学发展到一个巅峰状态。但是极端的工具理性主义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问题:知识观的异化、自由精神的丧失以及人文精神的枯竭。需要认识到理性主义一统大学的局限,实现大学精神的当代转向。要从理性走向理解,就必须重新理解知识观,以理解促进校园多元文化的发展,实现人文精神的重塑。
[Abstract]: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carrier of university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motive force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Since the rise of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spirit has changed several times.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from the pursuit of academic and group autonomy to serve religious beliefs. The worship of reason makes the university develop to a peak state. However, extreme instrumental rationalism also brings proble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he alienation of knowledge view, the loss of free spirit and the deple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limitation of rationalism and realize the contemporary turn of university spirit. In order to move from rationality to understanding, we must re-understand the view of knowled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multiculturalism and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J];高教探索;2001年03期

2 王晓升;理性主义发展观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3 荀振芳;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回归[J];江苏高教;2000年02期

4 张建国;;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龙海;21世纪初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理想与目标[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2 常书红;;大学与北京的文化品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罗德红;;创生中国教育学派的知行互建之路——近10年来中国大陆的学校变革理论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4 李金杰;;重塑大学精神之对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黄必文;;农村中学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6 马超;;大学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7 马龙海;21世纪高等教育的使命:建设进取性大学[J];辽宁财专学报;2001年04期

8 陶涛;;运用研究性学习 优化大学英语听说课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9 霍礼强;熊桂玉;程双双;;教育关系重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10 黎琼锋;;论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的共生关系[J];中国德育;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友超;;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轶;以“尊重”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雍花;基于理解的小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江南大学;2010年

5 历宁宁;引入CI理念促进高校形象建设[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倩;高等教育需求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明亮;教师教学状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原晓慧;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志虎;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文欣;幼儿教师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致隆;哈佛大学和MIT的人文艺术教育及其哲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G·卡斯帕尔,夏洪流,周刚,曾明,邹鹏;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3 高德胜;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年06期

4 荀振芳;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回归[J];江苏高教;2000年02期

5 肖海涛;大学何以为“大”[J];江苏高教;2001年02期

6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J];未来与发展;2000年06期

7 王冀生;大学精神与制度创新[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8 李辉,钟明华;“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明;;“无条件大学与大学精神”[J];群言;2009年03期

2 周瑞法;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归──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3 孙兆泽;大学理性之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0期

4 冯刚;;弘扬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5 周佳;;大学精神的发展逻辑与现实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6 宋立军;贾利;;大学精神探微[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4期

7 文大稷;秦在东;;论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6期

8 张祖华;;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9 李淑云,赵厚亚,王殿才;谈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J];山东电大学报;2003年02期

10 顾秉林;明确方向、共同研究、创新发展[J];科学中国人;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梓坤;;论大学精神[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2 张超;刘玉生;;培育大学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3 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朱大章;江鸿波;;基于高校学生德育的大学校史教育体系建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6 杨宝清;杨德新;;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杨宝清;杨德新;;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顾凯平;;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迷茫期中坚持民办教育的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岑兆丰;李晓彤;刘向东;郑臻荣;;应用光学课程建设:忘却之后的财富[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姜勇;;论大学的精神:保守的勇气[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玉平;谈谈大学精神[N];南通日报;2007年

2 ;专家研讨:如何重建大学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谢和平(作者为四川大学校长);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4 肖擎;大学精神之上的精神[N];长江日报;2005年

5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涂文涛;努力培育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6 记者傅继红;四校长纵论大学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胡虹娅;大学精神的放逐与高校高层的两难[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青岛大学校长 徐建培;培育新世纪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9 储朝晖 教育学博士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西异趣归善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吴传喜;大学精神: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景春;中国大学理念的文化哲学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田起香;论现代大学形象及其塑造[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洁莉;论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精神的培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封连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贝贝;“选秀”盛行与大学精神之重塑[D];青岛大学;2009年

10 马淑丽;我国大学治理的泛行政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8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98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