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契合: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学生群体
[Abstract]:At present,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serve for non-traditional age college students, new student groups, soldiers and other special groups by recruiting students for a specific community and a specific group. The choice of the type of student group, the adop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hoice mode and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is group in American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capital inherited by their student group. Behind the choice is the agreement between American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ir student groups in position space and position space.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分类号】:G649.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雯;;广告学教学中网络实践课程的设计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美川;;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高宁;杨佳;;现代性境遇中的民族精神——基于一种方法论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徐玮;董婷婷;;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林林;;法律文化生态:冲突与分化[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6 沙丹;刘桂宏;;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7 李克建;;结构主义教育研究:路向与谱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王玮;高宁;;知识理性: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贺晓星;;日本“聋文化宣言”: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10 王进;;彝族社会的毕摩场域——布迪厄理论在毕摩研究中的运用[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曾少聪;汪鲸;;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居住国的政治关系——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宁兵;;试论媒介“社会资本经济”——一种解读媒介产业本质的经济社会学考量[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场域视角下的微博草根话语权探究——以新浪微博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5 张志安;;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特征——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1995-2008)[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赖天能;农村土地经营场域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银桥;新市民就业中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京京;关于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闫海玲;精英文化与大众传媒的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迪;家庭背景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冬卉;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建桥;基于场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帕米拉·艾贝克;;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演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2 朱国仁;影响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2期
3 张文显;;美国的社区学院[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4 邹文;;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1期
5 李鸿江;;借鉴,吸收,创新,致用──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现状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5期
6 高迎爽;王者鹤;;美国大学学分制发展成因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3期
7 柴晋芳;;美国高校兼职教师的聘用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肖绍聪;;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政策的发展[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9 杨倩;;美国高等教育的捐赠及其启示[J];纺织教育;2009年03期
10 陈京;;试论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因素[J];江苏高教;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超;;美国高等教育行政干预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李真真;;美国高等教育资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卓平;谢清;;俄罗斯与美国高等教育凭证制度比较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牛道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杜晓利;;美国高等教育布局的特点与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林杰;;杰斐逊与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考察[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高教所 李斌琴 廖仲毛;美国高等教育特点及启示[N];中国服饰报;2005年
2 戴正宗 编译;高成本让美国高等教育失去竞争优势[N];中国财经报;2011年
3 薛涌;美国高等教育的现实人生[N];中国会计报;2011年
4 李开复;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一)[N];科技日报;2004年
5 李开复;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二)[N];科技日报;2004年
6 ;透视美国高等教育(四)[N];科技日报;2004年
7 李开复;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三)[N];科技日报;2004年
8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N];国际商报;2007年
9 薛涌;哈佛“富贵病”挑战美国高等教育[N];东方早报;2008年
10 弗兰克·罗兹;一位大学校长眼中的美国高等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永东;美国高等教育认证认可与许可系统的演化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3 李永山;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过程及启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宝岐;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蔡国春;美国院校研究的性质与功能及其借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齐泽旭;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少琳;法国学位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银霞;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孔令帅;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苏曼虹;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莉莉;美国高等教育“成人化”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王锐英;教育公平理论及其在战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红艳;美国私立大学筹资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谢丽梅;殖民地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1636—1769)[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王芳;美国州立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包敏丹;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9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1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