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校历主义”批判

发布时间:2019-08-12 07:35
【摘要】:当今社会出现了以学校出身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招聘、选拔、任用人才的"校历主义"倾向。其产生有社会的标签化现象、管理的简单化倾向、高校的过度分层、第一学历教育出现的某些问题等多种根源。"校历主义"对社会的危害主要是:助推应试教育,强化择校行为;复辟等级观念,扭曲选才用人制度;打击后天努力,违背成才规律;否定继续教育,阻碍学习型社会建设;损害高等教育的多元特色发展等。遏制"校历主义"的发展,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个体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Abstract]:Nowadays, there is a tendency of "school calendar" to measure, recruit, select and appoint talents by school origin as the main criterion. It has many root causes, such as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tagging, the 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 of management, the excessive stratifi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first degree education. " The harm of school calendar to society is mainly as follows: promoting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school choice behavior; restoring the concept of grade and distorting the system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employing; cracking down on acquired efforts and violating the law of becoming talents; nega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hind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dam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etc. Curb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alendar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al employers and individual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楠;;就业中第一学历歧视的社会心理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周静,彭金碧;关于学历主义的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詹国文;;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法理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年02期

4 王良美;论学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2期

5 熊懿清;李贺伟;;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学校档次、学历歧视问题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朱健;;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院校歧视——基于“211”院校与非“211”院校毕业生就业差异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1年01期

7 吴新慧;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J];青年探索;2004年03期

8 杨扬;朱淼;王学江;;关于研究生教育与就业中学历歧视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敬波 郭晓菊;[N];法制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楠;;就业中第一学历歧视的社会心理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希;杨艳;;浅析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才智;2008年09期

3 羊淑青;;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多维审视[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4 李真;;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法理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5 肖姣;;“曲线就业”背后的无奈——基于女性就业难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02期

6 李丹;宫照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排斥的表现和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06期

7 吴秀霞;;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读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4期

8 陈方红;论我国教育过度的成因及社会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9 周旭;李美珍;;中国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10 詹国文;;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法理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丹;知识女性对“全职太太”角色认同意向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宋明;性别对东北财经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潘泽丽;我国大龄研究生就业年龄歧视现状及对策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燕荣;论我国反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应对[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蕊伊;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耿素艳;吉林省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7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方红;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的成因及社会后果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9 季素萍;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影响因素[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黄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歧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怀章;就业歧视的法学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吴吉滢;;浅谈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及防范[J];硅谷;2009年18期

3 张莉,张明如;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孙百才;赵宏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研究生就业:文凭筛选视角[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5 危怀安;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吴忠民;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7 郭学庆;于晶;;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16期

8 章荣琦;略论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9 詹国文;;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法理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年02期

10 吴继红,陈维政;是就业歧视还是合理甄选[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歧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积萍;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翠荣;胡成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目的观的批判与重构[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2期

2 周海霞;杨朝晖;;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9期

3 陈桂;;破灭的神话——弗莱克斯纳对美国大学的批判及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不应该止于批判[J];河北画报;2009年01期

5 顾德光;;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审视与批判[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2期

6 郭峰;;社会文化批判:大学文化不应缺失的品格[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刘鸿;大学文化精神及其涵蕴[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李国华;;高校哲学课堂应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刘亚敏;;自由、独立与批判:大学的精神执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孙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王英杰;圆世界一流大学梦 热情投入之外还需要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钱文辉;那“无言之美”的时光[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郭飞;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大学应加强创新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1年

5 马焕友;“两课”的教学艺术[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5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25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