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学科范式转型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12 09:12
【摘要】:"学科范式"是指某一时期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元素的集合。学科范式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变,作为"某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学科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变,学科范式转型不可避免。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形成之前,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要坚定学科信念,坚持学科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高等教育实践,坚持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要取众学之长,坚持多学科研究。
[Abstract]:"discipline paradigm" refers to the collection of beliefs, values, technologies and other elements shar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discipline community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subject paradigm is normative, common and historical.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knowledge form from "modern knowledge" to "post-modern knowledge", the discipline as a "certain knowledge theory system" is bound to change greatl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scipline paradigm is inevitable. Before the new discipline paradigm is formed, the researcher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belief and adhere to the internal recognition of the subject; the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face the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dhere to the problem 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talents of the public and adhere to th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应强;;超越“学科论”和“研究领域论”之争——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方向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2 阎光才;;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化:知识建构还是话语策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3 刘小强;;学科还是领域:一个似是而非的争论——从学科评判标准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合法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4 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高教探索;2000年03期

5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的比较、困惑与前景[J];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6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7 董立平;;学科与领域: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两翼[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8 威廉·亚当斯 ,黄剑波;寻找人类学的自我[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9 叶赋桂;;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章文军;;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6 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蔡华;;论法律解释对实现法制统一的困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帆;;纳粹对德国大学衰退的影响——以哥廷根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杨丽婷;;“虚无主义”及其争辩:一种思想性的梳理[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崔丽敏;生态位视域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定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滨;基于ASP的家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陈学飞;茶世俊;;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3 陈洪捷;;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4 赵炬明;;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化——对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一点感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5 乌利希·泰希勒;包艳华;;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政策及实践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6 莱斯特·古德柴尔德;;在美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历史、学位项目与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7 张应强;;超越“学科论”和“研究领域论”之争——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方向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8 刘小强;;学科还是领域:一个似是而非的争论——从学科评判标准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合法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9 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邓正来;否思社会科学:学科的迷思[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宝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陈洪捷;;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3 孟凡;;学科情结与超越情怀[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4 蓝劲松;;方法的转型 从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5 刘海峰;;高等教育学:在学科与领域之间[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6 王建华;;领域、学科之争与高等教育概念体系的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2期

7 王琪;;预测与预警: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责任[J];大学(学术版);2010年07期

8 李文兵;;高等教育学学科属性新探——兼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转向[J];教育与现代化;2008年01期

9 刘尧;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10 山子;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毅鹏;;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薛天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 促进高教深化改革[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胡勤高;;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在培养上的不足及改进途径[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均;;潘懋元与高等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周远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肖昊;;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衡量[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7 李成武;;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袁锐锷;何慧燕;;回归后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海峰;;高等教育史研究三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金辉;重视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一兵;开拓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N];学习时报;2009年

3 记者 陈婉婉;省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N];安徽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徐敏;“茶壶”与“杯子”矛盾如何化解[N];解放日报;2005年

5 记者 宋晓梦;高校就业服务要落到实处[N];光明日报;2010年

6 宋晓梦;谱写援非教育新篇章[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跃华;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拓荒者[N];光明日报;2008年

8 王华;在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研究中见成效[N];科技日报;2007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德维;理性看待名牌高校[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高校绩效评价报告,为何会被误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3 蔡国春;美国院校研究的性质与功能及其借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晓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饶爱京;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胡子祥;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广明;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大学边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义峰;“剑桥现象”—英国高等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成功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慧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开放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侯静;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中的民间组织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廖彬彬;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刘甜;河南省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D];河南大学;2012年

6 乐美云;我国高等教育预算管理改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李宁;牛津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欣;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贺璐;湖南省本科生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孙艳雷;高等教育政策评价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5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25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