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的应用性

发布时间:2019-09-18 02:06
【摘要】:应用型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转型的全面推进,沿着从人才培养到专业设置、从院校定位到系统重构的逻辑,高等教育的应用性日益凸显,一种全新的应用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处在形成。在知识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既是知识的孵化器,也是知识产业化与产业知识化的中介,知识社会的出现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兴起是互动的关系。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区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产业链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0973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王立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素质教育[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翁伟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问题和新情况——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刘贵华;论大学发展型学术生态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7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8 李若溪;科技期刊传播系统及其创新[J];编辑学报;2001年04期

9 李若溪;科技期刊传播系统结构分析与创新[J];编辑学报;2002年03期

10 高彩宝;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环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2 孟凡涛;张滨;;关于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龚茂林;易敏;;用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共同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海斌;;科技团体学术交流在学术生态建设中的影响和对策[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远;;美国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转型及启示——基于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许长青;;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孟丽菊;刘则渊;;联盟还是殖民:大学与企业关系的双重视角[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崔和瑞;武瑞梅;;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低碳技术创新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6 明铭;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大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肖兴安;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文旭;澳大利亚创业型大学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成春燕;我国省属重点工科大学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沛雯;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锋;甘肃省属高校工科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大学组织学术制度生成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玉洁;中日对比视角下中国高等广告教育模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思思;园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明;高等学校知识共享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建伟;;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罗伟生;邓德灵;;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医学精英教育理念[J];华夏医学;2006年02期

3 杨忠泰;;崇术重用 服务地方——一般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院系办学目标定位的思考与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1期

4 张晓棠;荆心;;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借鉴性思考[J];内江科技;2009年12期

5 张小桃;;德国高等教育理念及体制改革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6 H.费多洛夫 ,力一;七十年代英国的高等学校[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7 林春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之我见[J];辽宁教育研究;1988年04期

8 袁相碗;试论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J];江苏高教;1997年01期

9 ;美国密苏里州高等教育发展2020年远景规划[J];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02期

10 汤贞敏;以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科技强省建设[J];广东科技;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芹;;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汤重天;;降低重心,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马俊海;周秋生;;适宜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光年;魏坚;丁彦;;从新型农民的视角探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尹夏楠;;基于会计实践教学的视角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魏新江;张世民;;也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建梅;;构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关键能力培养模式[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高永红;雷学文;金清平;;道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和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张家海;;民办本科电气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N];科技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郑晋鸣;盐城师范学院: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N];光明日报;2010年

3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马俊海 王晏民;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N];中国测绘报;2001年

4 秦建莉 通讯员  周海航;为“两个率先”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N];徐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董纯进;国际旅游岛应用型人才的摇篮[N];海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建民 通讯员 吴彦;名城名校“联姻”打造应用型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新疆大学校长 安尼瓦尔·阿木提;构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冬素;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N];浙江日报;2006年

9 记者 邢兆远;临沂师院为当地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邱丽娜;龙江特色高教体系初成[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魏小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和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岚;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7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金光(Balgan Altangerel);中国与蒙古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楠;高等教育的局限:对我国高职本科发展专业学士学位的理性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燕;地方本科院校定位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祖灿;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杨科;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熊婧;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th孺;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狄明明;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慧婷;我国高职培养目标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丁小明;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7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37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