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师生“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10-03 16:49
【摘要】:基于"课"的视角,教师专业技能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五课"技能。"五课"技能的综合培育是高师院校人才培育的核心目标。"五课"技能既各自独立,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它们之间存有内在的交互作用机制。系统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以及学习共同体思想,可以作为"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理论基础。"五课"技能综合培育,有其合乎规律的运作模型,它蕴含了六种各具价值的培育子模式。江苏省S院校中文师范专业的实践个案,为我们提供了高师生"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成功范例。
【图文】:

综合培育,技能,说课


屠锦红李如密:高师生“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多赢的美好愿景。三、“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运作模型基于综合培育逻辑,遵循线性推进机制,“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运作模型建构如下:评课评课评课上课备课听课听课听课说课说课图2“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运作模型上图显示,备课是“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基点,从备课出发,存有六条推进路线,这六条推进路线分别代表了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六种基本的训练子模式。这六种训练子模式分解如下:表2“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六种训练子模式模式技能A模式备课→说课B模式备课→说课→上课C模式备课→说课→上课→说课D模式备课→说课→听课→评课E模式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F模式备课→说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上述每一种训练子模式都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在具体的培育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变量”择定不同的子模式。这些“变量”主要包括:培育的主要目的、重点、场域、人员参与、时间要求以及学生不同的年级(从大一到大四)等等。譬如,针对大一的学生,由于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的是学科基础类课程,相关教育类课程较少,因而在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减低技能训练的强度,可考虑运用A模式。随着年级的递增,则可以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训练各项技能。比如,若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说课技能上,则可以运用C模式。而当学生到了大四,历经教育实习后,则可以系统训练学生的诸项技能,如可以运用F模式,等等。总之,要综合考量上述几个“变量”,从而在培育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训练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一个训练的子模式自身都是一个循环系统(如图2箭头所示),,这就昭示了每种训练子模式都不是一次

综合培育,专业课程,院校,技能


门课程基于微观的视角介入。通过如此设置,从而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具体而言,关于“五课”技能习得的相关理论主要放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给予总体阐释,而其他三门课程则负责针对性地分别训练备课、听课与评课、说课与上课的技能。当然,关于“五课”技能,无论是理论阐释抑或实践操练,均紧密融合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它们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宏观微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材学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语文教学案例研究“五课”备课听课、评课说课、上课理论实践图3S院校“五课”技能综合培育与专业课程的对照关系(二)利用微格教学,进行系统训练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D.Allen)教授和其同事确立了微格教学的概念、内容与方法。爱伦这样对它下定义:“它是一个缩小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9]微格教学利用系统的视听设备,可以使学生在可控的条件下操练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的提出,基于对教师的隐喻:认为教师如同医生,应成为教学方面的临床专家,能像医生那样“分析”、“诊断”、“开药方”以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微格教学可以实现让学生在持续反复的实践—反思—修正—实践中最终熟练地掌握某种技能。S院校目前有8个独立的微格教室,8个独立的微格教室各自有着完备的多媒体自控系统。这些微格教室全部对在校中文师范专业学生全天候开放。从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学生群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分配时间总量也有差异,表现为从大一到大四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即大一学生时间相对较少,大四学生时间相对较多,这是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每?
【作者单位】: 江苏宿迁学院教育系;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编号:苏教师〔2008〕30号 江苏宿迁学院教改课题“中文师范专业‘五课’技能综合培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YJG04
【分类号】:G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莺,连榕,邵雅利;当前高师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洪舜仁;加强高师生教育理论的修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J];殷都学刊;1985年02期

3 李克勤;;高师生学习评价模型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1992年02期

4 王灿明;加强高师生专业思想教育[J];江苏高教;1994年02期

5 陈旭健;浅谈高师生物专业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1994年03期

6 陆文龙 ,杨宗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师生存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王维波,张宇华;高师生教育技术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年01期

8 马兰芝;试论高师生道德自律性[J];吉林教育科学;1997年01期

9 李发知;新时期高师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10 江山,梁媛香;浅谈高等师范院校学风建设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丽文;那杰;宋世一;;高师生理学实验教学特点及相应对策[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陈桂芳;李天东;;高师生理学教学应与中学生物课程教学接轨[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汪青松;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亮;音乐高师生如何站稳三尺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邹坚;繁荣校园文艺需要培养高素质师资[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湖北武汉大学 周明贵 贾军戈 张红春;网络给高校保卫工作带来的新思路[N];北京科技报;2003年

5 记者 戚海燕;师范毕业生 饭碗难找了[N];北京日报;2000年

6 刘绍勤 张扬;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路[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周襄楠;保卫部采取措施保障校园防火安全[N];新清华;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超;面向未来谱新篇[N];西藏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秋晨;高师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显刚;高师生职业兴趣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燕;高师生教师职业素养观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玉东;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实用化改革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熊艳;当前形势下高师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定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杨琦;贵州省民族地区高师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葛嫣婷;新疆高师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白云娟;高师生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工作场景式活动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方洲;高师生专业承诺、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5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45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c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