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新起点,其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优的形式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适应高等教育要求,保证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但是当前我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尚未提到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问题,可以说新生适应性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还是在教育形式都需要进一步规范。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进行研究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帮助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成长成才的关键举措。因此,有序推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调查,从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和适应性教育总体认知状况两个方面来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总体效果。首先,运用交互分析的方法,从教育群体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时间的选择等四个维度来具体分析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效果的相关因素。其次,用数据得出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在认知性、创新性、保障机制和操作化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再次,在对国内外名校适应性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当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亟待规范。最后,针对当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暴露出来的不规范问题,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规范化设计,构建了适应性教育规范化模型,并进行讨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适应性教育机构方面,提出规范化教育的机构及各机构间的职责;第二,依据新生适应规律、教育特征等,将新生适应性教育分为入学前、入学第1个月、入学1-2个月、入学3-6个月四个阶段,并规范新生适应性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第三,基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模型对华北电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进行探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 规范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推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的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研究现状评述15-16
- 1.3 核心概念阐释16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17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
- 1.5 创新点17-18
- 第2章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与效果分析18-30
- 2.1 调研设计与统计方法18-19
- 2.1.1 调研设计18-19
- 2.1.2 统计方法19
- 2.2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总体效果分析19-22
- 2.2.1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分析19-20
- 2.2.2 适应性教育总体认知分析20-22
- 2.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22-26
- 2.3.1 教育群体的影响22-23
- 2.3.2 教育内容的影响23-24
- 2.3.3 教育方式的影响24-25
- 2.3.4 教育时间的影响25-26
- 2.4 启示26-30
- 2.4.1 高度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26-27
- 2.4.2 加强适应性教育创新性27
- 2.4.3 完善新生适应性教育保障机制27-28
- 2.4.4 增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操作性28-30
- 第3章 国内外名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典型案例及启示30-39
- 3.1 国外名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典型案例及启示30-35
- 3.1.1 哈佛大学——完善的教育机构设置30-31
- 3.1.2 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系统的角色转换项目31
- 3.1.3 德州基督教大学——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31-32
- 3.1.4 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人性化的服务32
- 3.1.5 北海道大学——全面的教育内容32-33
- 3.1.6 普渡大学工学院——规范的校企合作模式33-34
- 3.1.7 启示34-35
- 3.2 国内名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典型案例及启示35-39
- 3.2.1 浙江大学——雄厚的教师力量35-36
- 3.2.2 同济大学——科学的教育方案36
- 3.2.3 西安交通大学——创新的手机平台36-37
- 3.2.4 北京大学——规范的网络平台37
- 3.2.5 启示37-39
- 第4章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模型设计39-57
- 4.1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模型构建的基本理论依据39-43
- 4.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9-40
- 4.1.2 青年学理论40-41
- 4.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41-42
- 4.1.4 自组织理论42-43
- 4.2 实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模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3-45
- 4.2.1 及时性原则43
- 4.2.2 针对性原则43-44
- 4.2.3 联动性原则44
- 4.2.4 实效性原则44-45
- 4.2.5 创新性原则45
- 4.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的模型构建45-49
- 4.3.1 规范化新生适应性教育机构及各要素职责45-47
- 4.3.2 规范组织机构运行机制47-49
- 4.4 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模型的实现49-57
- 4.4.1 适应性教育前期,,积极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筹备工作49-50
- 4.4.2 适应性教育初期,加快大学新生校园整体概念形成50-51
- 4.4.3 适应性教育中期,加快新生适应性教育角色转型51-54
- 4.4.4 适应性教育后期:强化反馈调整机制与重视新生未来发展54-57
- 第5章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的实证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57-62
- 5.1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规范化发展57-60
- 5.1.1 完善的教育内容57-58
- 5.1.2 丰富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形式58-59
- 5.1.3 系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协同机制59
- 5.1.4 优秀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力量59-60
- 5.2 推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的建议60-62
- 5.2.1 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组织机构建设60
- 5.2.2 科学规划新生适应性教育各个阶段60
- 5.2.3 重视朋辈群体的教育作用60-62
- 结论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 167-70
- 附录 270-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刚;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宋言奇,马乙玉;城市适应性教育:民工潮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Z1期
3 夏吉莉;刘景刚;;内隐环境: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4 张安春;;浅谈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卢亮;郑何;;关于本科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3年01期
6 赵兴宏;关于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几个问题[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7 孙妙生;;营造环境:适应性教育的氛围[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11期
8 叶敏;;建立自信:适应性教育的支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11期
9 胡延青;;浅谈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3期
10 程引刚;职校生社会适应性教育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卫巍;;朋辈辅导在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彩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晓莹;李固强;刘贵昂;;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性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北省尚义县第二中学 程江;在学科中渗透价值观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张玉莹;喻寺镇 促进大学生村干部成长[N];泸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春明;当前我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高彦;小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闫建亮;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沈婷;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属热带非洲适应性教育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震;当代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教育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6 张德馨;社区中年退休人员退休适应性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8 林细妹;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规范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