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师场域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艳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研究综述[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6期
2 叶飞;;“场域”压迫与教师的职业倦怠[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05期
3 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本亮;王文广;;论包装的差别阈限设计[J];包装工程;2010年24期
2 李丹;龙瑞翠;;极权场域中的极权主义者——论《一九八四》中的主人公温斯顿[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3 郭仙;;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韩磊;姜能志;王鹏;高峰强;;应对效能、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枯竭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5 闫金山;;乡村精英隐退何之故——有关社会学的场域、资本、惯习解释[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邵敏;;从场域理论看明清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兴衰[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7 胡凡刚;徐友波;;教育技术学场域的自主性、限度及超越[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8 钟涨宝;聂建亮;;乡村场域、惯习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认知——基于河北省T镇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朱家德;;科学资本理论观照下的德国编外讲师制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安民;;基于场域理论的湖商与南浔社会变迁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场域视角下的微博草根话语权探究——以新浪微博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2 张志安;;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特征——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1995-2008)[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7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澄;乌里·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冬卉;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磊;名牌大学与精英主义: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中国高等教育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欢;实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仕蓉;旅游开发与石头寨社会关系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同心;场域理论视野下的健康传播[D];复旦大学;2011年
9 方雪燕;行政诉讼调解之正当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丽辉;3G手机与人际传播[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怀武;;场域理论与远程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2 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年02期
4 周宪;文化工业—公共领域—收视率——布尔迪厄的媒体批判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5 裴仁伟;走近“习性”、“资本”和“场”——读《布尔迪厄访谈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张广利;关于布迪厄反思性的几个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陈少妹;王毅杰;;场域理论下反观科学知识的构建——读布尔迪厄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李兴亮;实践中的文化批判——解读布尔迪厄《关于电视》[J];理论学刊;2004年10期
9 吕炳强;社会世界的底蕴(上)[J];社会学研究;2001年02期
10 吕炳强;社会世界的底蕴(下)[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建[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勤;;高校教师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规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年04期
3 张宝环;全面认识高校教师思想表现行为的若干特点[J];高等农业教育;1991年06期
4 王献策;新时期金融高校教师思想状况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5 庄红蕾;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6 王术青;;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的作用[J];兰台内外;1997年06期
7 刘合群;高校教师教育创造力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8 杨慧选;试论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态势[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赵文杰,姚武,施有良;高校教师体质现状的调查及体质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陈志鸿,黄春姣;高校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厉;;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邢丽刃;于翔;徐博;;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4 王玉s,
本文编号:2577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7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