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6:27
【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人们对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当代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女性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她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女性整体素质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的今天,是全社会需要具备和坚持的宝贵品质,是女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乃至综合素质构成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体来看,当代女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对诚信内涵,诚信问题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社会转型与诚信的内涵界定。本部分概括介绍基本概念和相关常识,为后面研究做必要的理论铺垫:“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具有变革性和过程性的双重特征,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快速和加速发展阶段,必然影响整个社会诚信道德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双重指向性的行为准则。西方文化中的诚信以契约观念为基础,与经济和法律紧密相连。现代诚信适用于社会的每一个交往主体,是道德范畴、法律范畴的统一体,以对双方的价值肯定为前提,鼓励人们在诚信基础上追求利益。 第二部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提出及其性别差异。本部分就诚信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突出诚信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男女大学生诚信问题上的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致性和不同点,引出女大学生诚信问题:诚信是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础和步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诚信状况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及中华文明的传承。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问题在社会转型中日显突出、诚信状况不容乐观。男女两性大学生在诚信认知水平方面、诚信缺失表现方面、诚信问题年级变化趋势与专业分布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在诚信水平、诚信缺失行为、诚信评价及后续反应上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第三部分: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消极影响及成因分析。这部分先从宏观上分析女大学生诚信一般状况,接着根据部分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诸多表现,探讨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消极影响和主客观原因:当前女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她们普遍认同诚信的重要性,但也有相当数量女大学生对诚信内涵认识模糊,在诚信问题上自相矛盾,部分女大学生在学习中、人际交往及恋爱中、经济生活中、网络生活中、求职中存在诚信缺失。女大学生诚信问题影响到她们自身成长与女性整体形象,影响到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建设,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形成,既有女大学生的主体原因,又有社会转型期外在环境和家庭引导偏失的消极影响,与学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狭隘性也直接关联,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第四部分:社会转型期加强女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探究。该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学校、社会、家庭及女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着手,深入客观地研究解决女大学生诚信问题、加强女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措施及方法:学校要发挥关键作用,注意结合女性特点,疏通沟通渠道,加大诚信教育力度;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女大学生加强诚信体验;完善诚信监管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全社会要努力培育现代诚信文化,增强公民信用意识;积极构建诚信社会环境,加快社会诚信立法,健全诚信管理体系;要切实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女性权益。家长应该树立正确人才价值观,注重孩子道德品质培养,并且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要发挥家庭情感优势,加强交流沟通,构筑诚信的家庭氛围。女大学生自身要增强“四自”意识,正确认识自身,坚持自我教育,加强诚信实践,努力提高诚信认知水平,将诚信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和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伟华;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J];韶关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王勤;女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教育对策[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4期

3 张小娴;;年轻羞涩的日子[J];杉乡文学;2006年01期

4 一胡;女大学生的吃香与受冷落[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01期

5 张开芬;新时期女大学生困惑心理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年03期

6 王勤;论女大学生发展的特殊性[J];青年研究;1995年09期

7 吴宁;;社会转型与人的非理性[J];学习与实践;2005年11期

8 罗新宇,龚向前;女大学生择业观透视[J];中国妇运;1999年08期

9 于珊;女大学生“闭锁性心理”初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10 陈燕;存钱过日子,花钱过日子?[J];三月风;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华;曾宪翠;;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肖汉仕;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舍;;社会转型期中的老年人自助[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4 李笑燃;诺敏;;女大学生自卑人格的成因及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宋连群;;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华章琳;;试论社会转型期的信仰[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徐正初;张万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教育[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8 钱焕琦;;试论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霍明琨;;试析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贺善侃;;社会转型期的理想人格塑造[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勇;女大学生招聘专场爆棚[N];中国妇女报;2009年

2 张志勇 刘刚只;汤阴县促使女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N];安阳日报;2009年

3 刘臣君 于欣;记者与援交女大学生谁违法?[N];法制生活报;2005年

4 记者 古春婷;女大学生排队竞聘售楼员[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记者 戴丽丽;省会女大学生有了创业实践基地[N];石家庄日报;2010年

6 胡三争 陈伟民;社会转型期的公众文化培育[N];台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齐中熙;陆亚萍代表:录用女大学生应有政策扶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郭立场;女大学生征婚的实用主义[N];镇江日报;2008年

9 张志勇 牛超 王玖莲;白营乡女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掀热潮[N];安阳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林志文;广东:量身订制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N];中国妇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全贤淑;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诚信观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振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县级人大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龙;教育公正新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恒秋;社会转型:欧洲的经验和我国面对的挑战[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涌;社会转型期忠诚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夏永华;我国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及其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静怡;女大学生价值观念与成才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钱亚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纬;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与重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晓默;当代女大学生情感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吉超;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诗琪;社会转型期行业协会角色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8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88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