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6:21
【摘要】:2007年10月,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历史战略命题。党中央在报告中强调,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大学生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指向。因此,在大学生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社会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本研究立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旨在探求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在大学生中更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彼此关联的五个主要问题的探求构成了本研究的主体内容: 第一,本文着力探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问题。本研究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有内在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本文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着力探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在对实证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总体上看,当前在大学生中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成效显著;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实效较好,且在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仍存有一些问题,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吸引力不够、师生“有益交流”较少、大学生的党团活动、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度较低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大学生中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成效,亟待解决。 第三,本文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着力探讨了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问题。本研究认为:为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亟需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沟通表达能力、创新精神、亲和力,注重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的应用等方面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四,本文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着力探讨了改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问题。本研究认为:为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亟需从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校园网络普及阵地,强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等方面来改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本文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着力探讨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策略问题。本研究认为:为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亟需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生态、社会心理生态和社会制度生态。 总之,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以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鉴于对研究的局限和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态性,本研究亦对研究程序的改进,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柳;王永灿;;运用结构教学,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2 伍处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领青年学生成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5期

3 闫红茹;;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4期

4 林良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5 徐丽丽;何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6 余斌;;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7 刘齐征;李晶;;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探析[J];华章;2011年20期

8 张秀莲;汤修元;黄忻渊;;对实习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思考[J];经济师;2011年09期

9 曹一萍;;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赵红军;;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改善的三个重要环节[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晖;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召开[N];河南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伟;特色鲜明效果显著[N];潮州日报;2010年

3 迟秀洁 陈家晶;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N];大连日报;2009年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赵义良;北航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突出“五个融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刘克振 郭大为;百舸争流千帆竞[N];边防警察报;2011年

6 倪光辉 郝悦 周琳;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朱振岳 王颖;中国计量学院: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维维;立足职业素质养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N];宁波日报;2009年

9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忻州有限公司 张琳;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N];科学导报;2010年

10 通讯员 王炳华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跃华;新资源、新途径、新载体[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5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6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艳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江六;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法及成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5 秦琬媛;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6 郝少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婕音;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问题探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锦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华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唐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9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89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