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23 18:08
【摘要】: 高等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人才培养就是学生这一生命主体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生态发展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就是学生这一生命主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就是借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论原则,运用其所确立的研究视角,以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为目的,从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各个层次之上,以课堂环境、专业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纵向尺度,以课程生态、专业生态、师资生态、管理制度生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环境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探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方法。 以生态的视角,课程是学生的“食物”组分,课程结构就是“食物”结构,教师、学生、社会通过课程形成生态链条,实现生态循环。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存在着能级衰减,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净次级生产量”,即能够为社会利用的知识,因而,教师是主导因素,学生是关键因素,社会需要是课程选择的重要依据。在社会环境作用下,课程结构正在发生演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增加课程数量,变革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转化效率,和谐课堂关系,开发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专业是同“种”学生的集合,是“种群”,专业体系是“群落”。专业生态位、专业规模与环境容纳量、专业内外的竞争与种群波动、专业体系的多样性发展,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竞争是专业间和专业内学生间生态位分化和协同进化的促进力量,竞争导致了非均衡发展和多样性发展。合理规划,采取“有计划”的投入方式,保持资源投入的生态弹力,促进环境异质化,扶持新的优势专业发展,等等,都是提高专业适合度、促进专业多样性发展和环境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生关系,教师是最重要的质量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生态演化过程,演化动力来自于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和外部环境压力,通过竞争发生作用。教师队伍的结构隐含着复杂的生态格局和演化信息。教师流动是保持教师队伍活力的前提,但断层演替会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下降和学校学术地位降低。因此,要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协同进化机制,形成有力于教师发展的校内政策,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实现教师队伍结构和功能优化。而且,要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师流动机制和资源补偿机制,保护欠发达地区、低层次高校的合法权益,维护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稳定与平衡。 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规约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协调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控制教学活动的运行过程,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制度结构要素完整和要素功能协调是管理制度功能实现的基础。教学管理制度受到学校制度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的制约,在校内,需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制度建构原则和“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校其它管理制度”的制度建构路径,在内外制度的关系上,应赋予高校制度创新的生态空间,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协同进化的制度演化机制。政府应协调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为人才培养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也是一个非完全系统,因而,需要采取生态保育与优化策略,即通过人为干预,协调高等学校内部各生态主体之间、高等学校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调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保持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稳定,促进生态演化与发展,保证生态条件资源的丰富度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为人才培养及其质量实现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高等学校要从教学条件、课程、专业、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环境建设,以生态监测与评价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立足于本校的现存结构基础,制定政策、实施干预,以使学生能够在优质的生态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图文】:

物种丰富度,均匀性,优势性,群落


种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导致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的差异。物种多度上相同的群落显示出高均匀性、低优势性,而具有一个或一些多度高的物种和许多个体数量稀少的群落将表现出高优势性、低均匀性。图4一5①很显然,高均匀性、低优势性的群落能够更好地体现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而高优势性、低均匀性的群落,则存在着较大的波动可能。那些处于非优势的种群由于数量太小,对于群落的结构可能发挥较小作用,甚至不能作为多样性的指标。可”~’图4一5两个假设的具有相同物种丰富度,,但种均匀性不同的优势一多样性分布在高等学校,专业的学生规模基本上是趋于均衡的,起码从理性期望来说是这样。这是基于教师、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方面的考虑,也有关于教学管理和就业方面的因素。但是

高校,农业大学,丰富度,中国农业大学


先是由一级学科门类决定的。所以,用学科门类数代表专业种群的丰富度,用学科「1类中所含的专业数代表专业种群多度,做成条形图,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学校专业体系的优势一多样性分布。图4一6。学学学 科科科 专专专 业业业 数数数 量量量 高高 校11111高 校22222学科门类类图4一6两所具有相同专业丰富度的高校,但专业均匀性不同的优势一多样性分布①①高校1为中国农业大学,高校2为青岛农业大学137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静;;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海洋类专业发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2 薛金祥;;全球化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4年07期

3 苗贵松;;高等建筑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推广论——以72门国家精品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4期

4 吴炜炜;;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等教育生态优化管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伍颖;张鹏;;浅谈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生态法[J];内江科技;2012年06期

6 高志远;;地方性本科高校技术教育常态化取向[J];武夷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4期

8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对外经贸;2013年07期

9 谢晓妮;;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年02期

10 高安刚;高国霞;;提升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晓妮;;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月;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贵华;大学学术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龙梦晴;我国大学人才成长的生态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晓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牟蕾;高等院校创新实践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峻;交通运输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赵丽娜;课程的生态学基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恩岭;课程管理视角的职业院校课程生态系统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菊;我国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王爱文;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中学地理教师成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曼;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7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597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