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智慧

发布时间:2020-03-28 18:32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问题不断的时代,如暴力、冲突、贫困、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自我中心等。人类的历史越来越成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竞赛。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读大学的目的是要获得知识。但知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知识社会也不是我们的终点,知识社会必将向智慧社会演变,而高等教育是推动这个转变的主要力量。在这演变过程中,这对大学教育而言,将意味着什么呢?什么是最好的回应呢?为此,就需要更清醒地面对自己和认识自己,寻找一个支点来追寻生命意义更高的境界,即大学自身对自身的觉悟。这个“支点”就是智慧。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用一种严格而有效的方式帮助人类学习和了解如何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此,大学教育需要整个进行变革,其最高目标是发展和引领人类的智慧。这是大学教育的存在价值与超越性需要,也即大学教育的自我实现。面对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多样化、市场化等机遇与挑战,在超凡目标与服务不完美现实世界的压力之间,在自身力量与外界的限制之间,现代大学又如何在秉承厚重的遗传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呢?这考验着大学教育的智慧。 智慧不是单一的,它是人类一种比较高级的认识、实践和生活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高于寻常的存在,是对待世界的整体呈现状态。深入学习是通向智慧的基石,批判性思维和伦理美德与智慧相伴。智慧更是认知、动机、情感、道德和个性人格等几个方面的综合,是一种自我觉悟的自由之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智慧可以使我们寻求一个更好的世界,包括世界本身和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的状况。 信息、科学、知识、哲学、智慧是相互交织的,但从总体而言,是依次递进的,并最终导向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哲学与智慧最接近,而大学则与哲学和智慧最接近。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仅仅就是哲学。智慧之所以具有最终的价值,是因为融合了科学和哲学的价值而又不单关乎科学与哲学。大学教育追求科学、知识、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智慧。大学教育智慧是大学通过历史积淀与自我成长过程中所生成的包括教育认知、思辨、意志及教育伦理德性在内的整体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最佳心理结构、精神力量与行动能力。大学教育智慧是思与行相结合的实践智慧,将大学教育智慧仅仅局限于哲学智慧、教学智慧或形上智慧、伦理智慧,只会导致大学教育离智慧越来越远。 智慧可分为两大类,有个人的智慧,也有社会机构的智慧。作为引领个人和社会智慧的社会机构,大学要传播和培育学生的智慧,自己首先要有智慧。因此,大学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一是拥有自身的智慧,二是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大学应为自己提供实际的机会来了解和探讨大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经济、技术和历史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来发展自己的实践智慧。而只有“无缝校园”才可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并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建立一个整合学生整体经验的“无缝校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等。 大学是一个生长着的“生命有机体”,大学教育是生命的高级活动,是人向上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生命的灵动、引领社会智慧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但当今的大学教育割裂了知识与追求生命热情之间相互联结的红线,问题不断,弊端多多。唯有科学、哲学、艺术、创造的融合才是支撑大学教育之魂的大学教育之体,也即大学教育生命本性的回归与自我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张斌贤,孙益;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洪汉鼎;论实践智慧[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4 唐凯麟;;当代新技术革命与人的发展[J];中国德育;2010年02期

5 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陈飞虎;;生命的灵动:教师哲学智慧之表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7 陈飞虎;;适时的中庸: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朱元洁;外国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蓝劲松;小而精的学府何以也成功——对加州理工学院崛起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10 余华东;论智慧的核心和关键[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麟;实践概念的历史演变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4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04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