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中和谐人格的缺失分析及自主性构建
发布时间:2020-04-03 09:29
【摘要】: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个体,和谐的个体需要以个体的和谐人格为基础,没有个体的和谐人格,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人格的和谐包括其在知、情、意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首先要有一颗平衡、和谐的心;具有了和谐之心,才能有全面发展的人格。内心的和谐是和谐人格的灵魂;和谐发展的人格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知识、肩负历史使命的特殊群体,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和谐人格缺失的现象,影响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进行思考,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大学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念方略与价值取向,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势必成为大学和谐发展的灵魂,更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立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视角,试图通过和谐人格及其相关概念的解析,利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地探寻了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缺失原因,同时阐明了大学生自主性构建和谐人格的意义,并探索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伟大责任,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和谐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61319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2 闫春娥;;论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典;;黑格尔主奴关系辩证法述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沈贵鹏;;心理教育与人性张扬[J];中国德育;2006年03期
6 王长恩;乔建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中国德育;2006年06期
7 俞念胜;;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8 迟希新;道德灌输的认知心理学释义[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陈艳秋;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J];高教探索;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希;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对和谐社会人格建构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3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1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