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挫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20:29
【摘要】: 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并进行整合,将心理挫折定义为: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难以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需要或动机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心理挫折问题是影响人一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各时代特殊因素的影响,初入社会大学毕业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日趋增大,由此引发的挫折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影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挫折问题的研究领域,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较多,以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这个人群为取样地的挫折问题研究极少,而这部分人群正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这部分人群的挫折问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这个阶段在工作、情感、经济、人际关系方面更容易遇到挫折问题,并且还没有良好的应付挫折的技能。 本研究采用了质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初入社会大学毕业生的生活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面临的挫折问题主要来源于恋爱、经济、职业、人际交往、婚姻等方面,同时这些挫折问题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婚姻状况差异。初入社会大学毕业生遇到挫折后,大多数都知道应当采用适当的应付方式,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又并不知道在具体的挫折事件面前怎样的“应付方式”才是适当的“应付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对症下药,本研究初步提出了应对这一人群生活中主要挫折事件的具体策略。认为初入社会大学毕业生这一人群的应付挫折的对策应集中提高个人自身的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从个人自身的提高使内心变得强大,正如:救人自助。对于具体的挫折事件,也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力求更加全面的关注这一人群的挫折问题,并做到提出的对策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35.5;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玉;挫折理论[J];经营与管理;1992年07期

2 张晓平;;挫折理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林先;;论运用挫折理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杨晓燕;;体育活动与抗挫折心理的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5 李敬真;;论青年受挫折时的心理表现与心理承受力[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6 文秀娟;;大学生挫折负面影响转换为正面激励作用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杨振华;;用挫折理论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4年30期

8 胡韬;;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唐子畏;;挫折理论与人事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5期

10 高彦德;挫折理论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厚莹;;试论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关洁;浅谈应用挫折理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N];贵州日报;2000年

2 刘翔平;深度分析“死本能”[N];北京日报;2007年

3 张建宏;爱抚管理——让酒店充满爱[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笑天;爱抚管理让企业充满爱[N];中国企业报;2003年

5 张小明;爱抚管理,,解决金钱所不能[N];中国商报;2002年

6 任继生 陈庆贵;用激励理论创新税务思想政治工作[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现为台湾逢甲大学交换学生 唐黎 台北大学教授 郑又平;两岸互动从“心”开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铮铮;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挫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洁;女干部心理干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家福;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林琪;施工索赔与合同挫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李勇胜;M高职学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甘小亚;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元勇;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8 邬娟;延迟奖励物的不同发放情境对3~5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卓;我国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黄博文;我国国有企业柔性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8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18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