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中职学校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研究
【图文】:
图1求职中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调查中,30.5%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经验,29.6%的学生选择学生选择了交际能力,13.3%学生选择了获奖\证书,而只有2.7%。缺乏实践经验是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中有47.9%的多数用人企业也表示缺乏经验是中职学生的最大劣势,现在的用即刻上岗,省去培训的时间与精力。交际能力会直接影响与他人工细、重团队合作的时代,交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求职的过程应试技巧会影响求职结果。只有小部分人认为性别相貌是重要因素表10职业生涯发展好的原因选择人数149选项人际关系夕子业卜务能力强选择百分19244
学校招聘会网络报纸新闻杂志老师、学长父母、亲友图6学生的择业途径关于“择业途径”的问题,有74.1%的同学选择了学校招聘会,19.学长,,3.6%的同学通过网络报纸新闻杂志,而只有2.9%的同学通过父能跟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关,调查中71.2%的学生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对这方面的政策了解甚少,所以学生就业只能靠学校,通过学校的业部门的老师的交谈中,实际’95%以上的学生确实能通过学校的招聘作。表18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目选项选择人数选择百的了解很了解有所了解43163145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台湾高学历者失业率高[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3年06期
2 黄基胜;;海南就业市场扫描[J];今日海南;2001年07期
3 陈玉凤;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变化谈高校的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2年05期
4 张建军;刍议新时期高校就业市场的构建与运作[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5期
5 张晓娟;大学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6 曲广杰;;拓宽就业领域 开展订单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李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分析[J];大众科技;2005年09期
8 朱坚,余杰;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03期
9 彭时代;;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10 赵洋;谢长勇;;由机械专业招生就业现状谈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构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雅洁;;充分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宜春的实证研究[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霞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文静;;就业能力评估:市场需求与学术驱动的统一[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5 王洪诚;谌海云;;从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性[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陶曙军;;顺应时代需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呈琮;张健;;基于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苟生平;罗斌利;;加强招生与培养、科研、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 积极拓展育人工作新思路[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10 史晓杰;;性别视角下的困境——解读女大学生就业难[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婉婉 胡旭;“务实择业”规划成才路[N];安徽日报;2008年
2 记者 高欣;一季度就业市场渐暖[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孙靓;就业市场 风物长宜放眼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4 陈支农;美国就业市场:增长背后是隐忧[N];国际商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欣燕;热门专业遭遇就业寒潮[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刘飒 刘红 沈季;从吉大看就业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记者 李俊 通讯员 李永洪 实习生 彭婵娟;我市就业市场未受影响[N];长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马驰;“皇帝女儿”咋成“尴尬群体”[N];沈阳日报;2010年
9 记者 范树清;赤峰6.3万名农民 家门口就业[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李浩然 姚绍林 王会;政府搭建服务网 圆了百姓就业梦[N];中国财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高杰;政府R&D投入对中国就业的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素华;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欧阳贞诚;1965年以来美国的外来移民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纯真;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佳;论职业教育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来君;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蒲冠州;我国石油行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许筱英;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春丽;北京市某中职学校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智建丽;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津橘;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7 袁璐;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8 郭晶晶;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9 李宏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学龙;全国首届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6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2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