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5:25
【摘要】:近些年来,网络在我国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不断增加。网络不但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渠道,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也产生巨大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针对新形势,采用新手段,利用网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主要目的是在研究网络对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探讨在网络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有用人才。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具有深厚的传统,高校在长期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论文重新解读了祖国和爱国主义的具体涵义,分析了高校应该从不同角度明确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大学生在智力上、接受能力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中小学生有很大提高,因此高校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也应该有有所突破。在网络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的信息海量性、虚拟性、非控性、开放性等特点对高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挑战;对教育方式的挑战;对高校教育者的挑战以及网络对教育对象的挑战等等。与此同时,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带来了机遇,主要表现在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现代化、灵活化;增强了教育效果的时效性;提高了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等等。 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必须及时了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对策,探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首先是探讨在新形势下教育规律的变化。本文认为从教育学角度来说,网络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变化的规律,即: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的主导性有弱化趋势,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在不断增强,师生关系在网络背景下变得关系模糊化、地位平等化。针对教育规律的变化,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包括爱国情感与爱国理性相结合、一致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等。其次要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一是加强网络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强化法律管理力度;二是构建爱国主义相关网站;三是加强校园网建设等。最后是要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水平,一是加强学校网络思想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二是丰富教学内容;三是改变教学方式;四是培育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643114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尊;金宝莲;范心砚;;网络时代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凡;新时期大学生爱国热情引导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3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4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