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二元经济转换下的非公有制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8:23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工业化原始积累与快速实现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并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所带来的城市化滞后、农村贫困化、城乡经济文化分裂等多种负面影响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暴露。打破二元结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二元经济转化的驱动性组织。但其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长期战略规划缺失、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非公有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进程。而高校的智力优势恰好弥补了非公有制企业在人才和科研创新方面的不足。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入手,以国内外成熟理论为指导,利用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探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路径: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吸纳更多农业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给予高校大学生更多有效实践的机会,增强其适应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和高校的现状,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科研成果难转化、合作缺乏前瞻性、浅层次合作偏多、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都要在市场供求指导下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这一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政府部门针对校企合作双方出台相关优惠与奖励细则;明确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法律责任约束;高校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校企文化融合沟通机制和教学评估体系;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等等。以期高校科研成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二元经济转化中更好发挥可持续驱动作用。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二元经济转化培养人才。
【图文】:

曲线,货币幻觉,劳动力供求,现代化道路


图 1 “货币幻觉”消失后的劳动力供求曲线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影响设初期,,全国上下一心搞生产,为了快速现代化道路,国家实施工农剪刀差,以及列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以保证工业乡间商品互换的渠道;1958 年国家严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6.5;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丽梅;;广东省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2011年20期

2 李战国;;校企合作何以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4期

3 王术良;;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初探[J];职业;2011年23期

4 张建;;加强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J];职业;2011年21期

5 李尤举;;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J];职业;2011年20期

6 杨丽英;;关于校企合作共赢实践途径的探讨[J];职业;2011年17期

7 ;济南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J];科协论坛;2005年04期

8 罗洪保;;夯实校企合作的平台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9 杨学富;;校企合作的生命力在于制度创新[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6期

10 陈静;王丽华;;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杨聚庆;姬生;;高职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董林;张云健;;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校企合作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汉卿;程洪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9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榴;李理光: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盛晓明 沈林;江西理工大校企合作推动有色行业发展[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荣彬;政府搭台 校企合作[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戴丽丽;百余非公有制企业代表签名 承诺“依法经营、诚信践诺”[N];石家庄日报;2008年

5 记者 潘春燕;台州校企合作论坛昨举行[N];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潘春燕;校企合作谋双赢[N];台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赵雅榛;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N];中卫日报;2008年

8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杨菁;政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N];广东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彭国平;校企合作促硅产业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10 董静 邱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N];闽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管恩琦;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潘啸;新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邹波;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高文;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李俊俊;校企合作模式及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牛晓霞;基于博弈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 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付静;河南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应陈晖;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甘戈;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0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60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