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
发布时间:2020-05-15 09:58
【摘要】:目前的中国英语教学呈现出两种不同态势。有些英语教师习惯于沿袭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式教师介入,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操练与纠错,也就是所谓的“灌输式”介入。也有些英语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试图摆脱传统教师介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于是产生了一种听任学生主导课堂讨论的“自由式”介入。同时,当前对于教师介入的研究似乎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二元倾向。也就是说,要么是传统教学指导下的“灌输式”介入,要么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由式”介入。 本文认为教师介入的程度和方式不仅受到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外语的阶段、外语水平等横向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语言层次差异的纵向因素的影响,如语音、词素、词汇、句法和篇章。因此,如何考量传统介入和建构主义教师介入在二语学习中的优势和弱势,以及如何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关于传统教师介入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介入的观点与争议为导入,调研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美国外语学习者对传统教师介入的评价,考察了词源解析和时态讲解的传统教师介入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比较了传统与建构主义教师介入的差异。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传统教师介入和建构主义教师介入优势互补的思想。 两项综合调查较为全面地锁定和研究传统教师介入的各种优势与局限。在第一项调查中,107名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新生回顾并评价了英语教师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对于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学习的介入效果。此外,他们对研究生阶段期望教师介入的内容和程度做出选择。在第二项调查中,68名初学中文、泰语和西班牙文的美国大学生对课堂上十项最为常用的教学安排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词汇讲解、语法讲解、阅读讲解、文化讲解、听力讲解、语法练习、翻译练习、口语练习、写作练习以及改错。第二项调查意在补充第一项调查,目的在于揭示二语学习中教师介入课题的普遍性。 本文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各有侧重的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本研究比较了三个班级分别在非教师介入、自由讨论形式的教师介入和词源讲解形式的教师介入的不同效果。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比较了三个班级分别在非教师介入、时态规则讲解形式的教师介入与时态标注练习形式的教师介入。第三个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口头报告和短文写作。该实验与前两者不同,它比较了建构主义教师介入和传统教师介入在促进学习者口头表达动力和书面表达复杂程度等方面的效果差异。鉴于前述调查和实验,综合理论的比较与分析,本论文的初步结论概述如下: 1)传统教师介入对于初级乃至中级学习者的接受性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阅读理解、语法意识和词汇识别;然而传统教师介入对于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产出性技能的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2)同时,关于词源讲解为形式的传统教师介入的实验表明其有利于对词汇形式与意义识记,但是对于词汇的搭配以及在语境下的应用没有明显帮助。以时态规则讲解和时态标注操练为形式的传统教师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对于时态意义的判断和动词屈折变化的灵敏度,但是并不能保证学生态在具体运用中对时态的把握。 3)建构主义教师介入下的班级在口头报告的选题、表达技巧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师介入的班级。在短文写作方面,建构主义的教师介入更加促进语言表达的深度和流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者口头和书面产出的精确度和语篇的连贯性都没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论文表明传统教师介入有利于提升输入加工并促进接受层面技能的发展,但过于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产出。相比较而言,建构主义教师介入积极鼓励学生输出,但是容易忽视学生输出语言的质量。我们应当意识到传统教师介入和建构主义教师介入都具有优势和不足。 因此,摒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态度,平衡传统和建构主义教师介入的特点是更加合理和适当的选择。传统教师介入的促进性元素,如纠错、单词积累、朗读和背诵,应该予以保留。而建构主义教师介入课堂中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参与口语活动的积极性应该加以提倡。此外,教学是渐进和无限延展的过程,只有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精神诉求,并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教育宗旨的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5;H319
本文编号:2664854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5;H3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中英;行动研究本体论假设的再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苗锡璞;;浅论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原则和教师的主导作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3 王立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定性研究——表达过程与交际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魏峥;英语学生对口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直觉认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范琳;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的因材施教[J];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6 牛毓梅;;从标记过度与标记缺失看情状体对习得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7 袁小陆;;关于大学E-teacher的角色思考[J];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8 王永林;卞永成;;教师介入对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年05期
9 谭红;浅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梁建萍;;基于图式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丹卉;英语教学中教师中介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延学;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词汇特点[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田晓丹;1—3岁汉族儿童语法习得[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64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6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