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3:25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药高校作为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具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同属性,同时又因中医药本身的行业性特点而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必然导致就业的差异。大量事实证明,当今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是由社会需求总量不足导致的,而是由政策体制以及学生本身的就业价值观等因素造成的。 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样,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受到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高等教育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但是,有研究和事实证明,全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未有效抑制社会对中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总的来说是供小于求。同时因其行业的特殊性,本行业外的大学生很难有机会进入这个就业市场,相反,由于中医药本身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中医药专业学生具有通识教育基础,有机会进入到其他行业就业。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是一个客观存在,但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当前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一时难以改观的情况下,从学生主观认识入手,即从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入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大学毕业生分属不同行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就业特点,不同特点必然导致就业价值观的行业性差异。比如中医药院校学生从进校那一天开始,就必然要接受“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观念,医药院校的性质、环境和文化等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职业生涯理论中关于价值观澄清学说,并结合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点,来探讨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以期为解决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思路。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着重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解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就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在国外,研究者比较注意从求职者个人价值观层面研究就业问题,如以帕森斯(Frank. Parosns)为代表的“特质因素论”、罗杰斯(C. Ropcs)倡导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及舒伯(D. 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等,在研究就业问题时都注意研究就业者的价值观;在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在积极进行就业问题研究,他们或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或从就业价值观层面研究,较少有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进行就业问题研究的。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有其特殊性,它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母体,探讨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对促进该行业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就业价值观研究的必要性。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是伴随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等都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在未来数年内,这些客观因素将会继续存在,就业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中国中医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的研究认为,在2020年以前,社会对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需求量每年约为30万,而至2005年,我国各类院校的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总数约为21万,因此,中医药高校学生从理论上讲不存在就业问题。但在当前影响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客观因素一时还无法完全克服的情况下,引导和帮助中医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为进行本研究,笔者选择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3所院校,发放了400份问卷。在问卷设置上,主要从求知目的性判断、中医药科学性判断、中医药大学生基本素养判断、就业和创业判断、就业环境判断、就业条件判断、价值取向判断和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难判断等七个方面调查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判断。通过对所回收的351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具有求知目的盲目、科学性认识模糊、思想与行动矛盾、协作沟通意识不强、就业选择逐利化、创业素质不高等特点,而不明确的求知目的、否定中医药科学性的思潮和社会舆论、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封闭、保守的观念、自我的矛盾认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家长不合实际的期望等主客观因素都影响着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形成。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通过问卷分析,笔者发现广大学生过分向往主劳动力市场、逐利性的就业观以及求职中的差别选择等主观认识和行为影响着就业。一是当前大学生过分向往主劳动力市场,90%左右的中医药高校学生把自己的就业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等级医院、国有医药卫生机构,这是造成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二是逐利性的就业观制约着就业愿望的实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先于生存需要而成为首要或重要追求目标;三是由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导致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首要追逐目标,形成具大的就业压力;四是自身评价度低导致就业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的评价度低,以及就业时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度低;五是缺乏协作沟通能力导致就业难度加大,从调查来看,只有9.7%的中医药高校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六是目标的缺失制约就业愿望实现,调查表明中医药高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最初的志愿选择不是出于自身兴趣或其他明确动机,有非常大的盲目性;七是创业意识不够,影响就业。 第五部分提出教育引导中医药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建议和措施。研究认为,虽然高等教育改革滞后、政策体制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对当代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存在着较大影响,但从社会对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广泛需求来说,当前的就业问题实际上应该是择业问题,是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问题。在目前客观问题一时还不能有效改变的情况下,当代中医药高校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要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为目的,以“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以职业发展理念为依托,通过建立分类就业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明确就业价值取向;要融中医药的特点和我国国情于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激发中医药学子献身中医药事业的神圣感和奉献祖国的崇高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民需要第一的就业价值观,积极就业,主动就业,有效缓解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难。
【图文】:

中医药,西医


学生认为中医药能治本,70%的学生认为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药价格上更便宜,88.9%的学生认可中医药毒副作用少的看法,82.10k的学生觉得中医药没有复杂的器械、设备等,比较方便(图3)。3503002502001501005OO中医药有效且能治本中医药毒副作用少图3B.相对于西医,中医药便宜D.中医药没有复杂的器械、设备等,比较方便(多选)3.3.3中医药大学生基本素养判断中医药事业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几千年来,我们基本上依靠中医药维持和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可以说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兴旺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积累了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这文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也滋养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所谓“大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就是这种文化的精髓。为考查中医药高校学生的基本素养

医院,中等城市,乡村,小城镇


占 00042A.大城市的好医院D.中等城市的一般医院图4B.大城市的一般医院E.小城镇的医院中等城市的好医院乡村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去更好的地方和更好的医院,只有不到巧%的学生愿意去基层医院和乡村医药卫生机构服务,甚至本身就是来自基层地区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去,这种尴尬的局面值得我们深思,也说明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亚待加强。3.3.7价值取向判断古人推崇“悬壶济世”,孙思邀在《大医精诚》中也认为“苍生大医”要“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就是推崇作为一个医药卫生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在人的社会价值实现基础上,体现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人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个人价值的实现应尽可能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的基本认识。在价值实现上,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主体的自我价值体现,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作为客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静;阙攀;;对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崔亮;姚伟亮;;新就业形势下SWOT分析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贾江平;;如何有效指导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创业[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4 李健中;;“劳动”与“人事”较劲儿就业市场[J];中国就业;1996年04期

5 徐维东;;高职会展实训教材开发探索[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6 王秀梅;;转变实践教学模式,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反思[J];教师;2011年26期

7 邢伟;付广环;;浅析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1年19期

8 熊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6期

9 陈巧林;;浅谈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就业的关系[J];教师;2011年17期

10 邢梅;徐向东;;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雅洁;;充分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宜春的实证研究[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文静;;就业能力评估:市场需求与学术驱动的统一[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韩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4 王洪诚;谌海云;;从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性[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陶曙军;;顺应时代需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呈琮;张健;;基于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苟生平;罗斌利;;加强招生与培养、科研、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 积极拓展育人工作新思路[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9 ;以创新教育打造办学特色靠职业指导培育就业市场 《职业指导和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C];2005年

10 赵跃;;农业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科;高校“抱团”开拓就业市场[N];济南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思侠;要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N];酒泉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黄继汇;美国就业市场苦熬寒冬[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胡晶 张林强;3月大学生是就业市场主角[N];人才市场报;2009年

5 林纯洁;美国就业市场:衰退的最后堡垒[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顾晓昕 慈卫超;六大问题困扰网络就业市场[N];连云港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记争;就业市场的“小联合国”现象[N];人才市场报;2009年

8 小安;美就业市场“触底”在望?[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李悦;突出特色 拓展就业市场[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恬;深圳就业市场逐步回暖[N];深圳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高杰;政府R&D投入对中国就业的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素华;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欧阳贞诚;1965年以来美国的外来移民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佳;论职业教育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来君;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荣艳红;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研究(1917-2007)[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莫凡;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蒲冠州;我国石油行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许筱英;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智建丽;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津橘;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7 李宏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张学龙;全国首届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舒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与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洪斌;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8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88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