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与引导

发布时间:2020-07-14 08:45
【摘要】: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的目的、意义、方式、空间诸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就业行为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推动着对就业行为的选择。改革开放之后,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才统包统分的就业观(1983年之前);向市场导向过渡的就业观(1983年至1993年);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观(1993年至今)。 当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观已成为主流。但由于我国就业环境的不够完善,加上一些历史遗留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观还存在一些误区。这种误区不是就大学生的角度而言,而是就国家的高度和社会需要而言,体现的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期待和大学生就业现实选择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就业观当中的误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大学生看重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不太愿意去农村和艰苦地区就业,不太愿意进入艰苦行业就业,毕业生的分布高度集中。第二,受当前就业观的影响,大学生热衷于考证、考研、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的功利性和浮躁心态。第三,大学生积极自主就业的同时也存在复杂心态:对原有分配体制的怀念;简历作假暴露的不讲诚信;依靠托关系等不公平竞争的方式就业。 这三个方面分别带来不同的问题:第一,毕业生的高度集中会带来人才分布不平衡、人才高消费和人才浪费等问题;第二,就业观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种种复杂心态及行为影响社会公平,不利于公平竞争。 究竟是哪些因素让大学生的就业观中存在这些误区?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原因:第一,现有产业结构决定了大学生首选城市及发达地区就业;为就业而考证和考研、热衷于课外打工而忽视理论学习、就业中的简历作假、托关系走后门等行为与就业形势不够乐观所带来的恐惧感有关;第二,大学生精英意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矛盾,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生社会身份的下移,另一方面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传统的考试制度使精英意识尚难以消除;第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念的不良影响让大学生不愿去艰苦地区就业;第四,社会舆论存在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因素,使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难以自主。 针对这些误区,我们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一,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和支持创业,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形势。第二,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缩小行业差别等措施逐步改变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为消除精英意识提供现实条件。第三,重点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第四,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并完善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强化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就业观是个人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的误区离不开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由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的误区必须持续努力,常抓不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7.3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伸荣;高寒;;高职高专大学生择业观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柳;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李超;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4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54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