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8:00
【摘要】: 高校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高校的空间分布、地理位置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高校布局结构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它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的纽带,影响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 论文以高校布局结构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高校布局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遵循高校布局结构为何变革、如何变革以及变革什么的逻辑主线,采用文献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系统论、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和高等教育变革等理论的观照下,对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形成机理、空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主要涉及四块内容: 一是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历史回顾,重点探讨高校布局结构在不同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变革历程,并将建国后高校近60年的演变史总结为“两程四段”的过程,“两程”以改革开放为界,“四段”分别是建国初期(1949~1965)、“文革”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初期(1977~1991)和改革开放中后期(1992~)。高校布局结构在每个阶段变化的内容、特点与表现各不相同。 二是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机理分析,通过对高校布局结构变革主体的力量变化、实现方式以及形成机制等问题的探讨,指出高校布局结构变革在国家、社会和高校三大主体相互作用的动力下,在实施手段或方式的措施保障以及作为约束条件的系统环境的变化中最终得以实现。 三是从空间演变的角度审视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指出高校布局结构在宏观空间、中观空间和微观空间上的演变规律。从宏观上看,高校布局结构的四个演变阶段实质上是一个空间重构、空间断裂、空间延伸和空间整合的过程;从中观上看,高校布局结构的变革与城市的关系表现为集聚——扩散——再集聚的过程;从微观上看,高校与城市的空间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密切。 四是从空间形态上总结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规律,通过“共时态”分析,指出高校布局结构分为六种空间模式,并对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两种经典模式的表现形态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历史惯性的路径依赖、高校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外部效应的客观需要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9.2
【图文】:

趋势图,高校数量,年际变化,省份


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图3一l一 21949一1976各省普通高校数变化趋势图从图3一1一2可见,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各省高校数量的年际变化呈现一定的特点与规律。除北京、上海、四川、江苏等直辖市与省份的变化情况较为特殊外,其它省份与自治区从总体上看,变化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只是在幅度上有所不同。在各省的变化趋势图中,1958年至1960年,出现了增长幅度的“突变”,到1961年开始下降,之后的几年逐渐回落到“突变”前的趋势。从幅度上看,辽宁、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湖北、陕西等经济发达的省份或直辖市(或六大行政区省份)的趋势线在上方,较为“曲折多变”,表明这些省份的变化幅度大

高校数量,改革开放以来,年际变化,省份


第二章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历史回顾将各省普通高校数绘制成折线图,可以大致反映出1977一2007年各个省份年际变化特点与趋势(见图3一2一2)。图3一2一 21977一2007各省普通高校数变化趋势图图3一2一1直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省高校数量的年际变化情况。从趋势上看,除个别省份外,各省的变化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从幅度上看,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四川、湖北、陕西等经济发达的省份或直辖市(或六大行政区省份)的趋势线在上方,变化幅度较大,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内地省份的趋势线一般在下方,变化幅度不大。也就是说,各省普通高校数量变化的趋势线的位置或幅度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省份(或部分中部省份)一般位于趋势图的上方,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省份(或部分中部省份)则位于趋势图的下方。从总体上,改革开放以来各省高校数量的年际变化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各省高校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

力量,高校布局,结构变革,学术


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总体上看,三种力量之间的关系由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力量“绝对”主导向市场经济时期三种力量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高校布局结构变革过渡。图3一3一1和图3一3一2表现了在两种不同社会环境条件下,三种力量对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影响与作用。府蒸

本文编号:2770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70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