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维度

发布时间:2020-07-27 09:39
【摘要】: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都共同关注和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对人的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亦受到了深刻影响。自从上个世纪末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系统中一个迅速壮大的群体,大学生已经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好坏,顺利与否,是否成功,既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着我国主导政治文化能否在大学生中得到正确地内化和实践,并进而影响到我国的政治体系运行能否顺利的重大问题。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塑造人的优良思想政治品德的目的,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探索,能从新的视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地发展,以实现大学生顺利成才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专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通过运用相关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多维度进行探索,以丰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创新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维度视角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维度。从关系维度论述了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四个主要关系,即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大众媒体环境、和家庭环境,这四个方面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作用。加强对这四个系统之间及各系统内部之间的调节与优化,实现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地良性互动,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效性的关键。 第三部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维度。从内容维度阐述了构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涵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能力等五个基本要素,并提出不断创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容的三条途径,即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础理论、借鉴国外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成果与优化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结构,以完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体系,充实其理论研究,铸造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大学生政治人格。 第四部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法维度。从方法维度出发,初步建构出包括理论层面的方法体系和实践层面的方法体系在内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法体系。从专门政治输出机构建设、正式和非正式的实施途径、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学生个体政治兴趣地培养和社会教化等四个方面侧重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实施过程中方式的创新。 第五部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维度。从功能维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在传播、维持和改造政治文化,维护政治体系稳定、塑造合格政治人等方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发展经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以充实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加快政治文化建设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视和发挥学生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地发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雄;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变化特征和导向方法初探[J];青年探索;1996年05期

2 冯秀军,马维林,刘树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赵渭荣;转型期的政治社会化[J];探索与争鸣;1999年08期

4 金林南,王集权;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祝天智;论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洪伟;论政治社会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7 郭彬;探析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李俊;当代社会变革与中国政治社会化互动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崔琳;个体政治社会化与学校政治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曾波;;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若干问题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陈清娥;;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任映红;张鸣;;新中国成立后村落政治精英的更替及内在影响——浙江XF村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云光;;理想信念价值性原则及教育的有效性[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6 胡冬梅;陈维政;;组织社会化策略与自我效能感匹配的实证研究——以领导支持风格为调节变量[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平;政治社会化——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过程[N];云南日报;2001年

2 燕继荣;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N];学习时报;2005年

3 于昆;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与对策[N];鞍山日报 ;2009年

4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范绪锋;追问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李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N];人民日报;2007年

6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游洛屏;关于政治交接的几个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胡训玉;略论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N];安徽日报;2004年

8 彪晓红;大力推进高校党校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9 金杰;让民族团结意识根植于每个公民内心[N];光明日报;2009年

10 郑慧;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钱春元;美国私人基金会与美中关系——兼论国际政治社会化[D];外交学院;2003年

3 何丽君;新时期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董宝训;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1949-1978)[D];山东大学;2009年

5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韦京;少数民族高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10 李云;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婧;永宁乡摩梭人政治社会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张瑞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3 徐岚;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玉贝;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兵;新生活运动的政治社会化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洋;互联网对“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唐立山;我国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海可;社会转型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美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税伟;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71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71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