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0:00
【摘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显著特征是意识形态性。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传递与发展政治文化,培养未来知识分子对社会主流意识价值的认同感,促进社会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统一,这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更好地发挥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路径研究是针对当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应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路径依赖问题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路径研究的价值。从路径着手研究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表面上看似乎只抓枝末而未触及理论体系之根本,但在实践中却是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循着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尤其在当前路径多元、路径形式多样、路径依赖性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从路径的视野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以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无疑具有现实价值。 本研究以高校为研究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系形成问题的研究框架。首先,在理论上厘清高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联与冲突。研究指出,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同时指出,高等教育认识论与政治论之间存在的冲突,不是不可调和的,而是可以通过教育路径的调整达到社会适应。第二、在学理上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理论架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内涵、结构、功能和机制。第三,回顾和梳理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百年形成历程和当代路径。结合路径运行的现实语境,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剖析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问题。第四、提出了路径整合的思想。从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整合能产生新的生产力”的思想,探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整合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又从教育主体路径优势互补、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教育路径整合的形成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整合的措施。最后,论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优化的三个思路:一是着力推进教育路径的社会化。二是增强教育路径的生活化色彩。三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路径的文化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要刊要点[J];教育;2011年17期

2 乔妮;杨梁玮;;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3 赵敬言;;浅谈我国当今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4 王延波;;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精神实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何婷婷;毛萍钰;;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教育实习困境分析[J];才智;2011年18期

6 贺方彬;;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袁杰;;素质教育之我见——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靳蕊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综述[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徐亚杰;李冬香;;浅析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价值意义[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孙春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丽梅;大众化教育时代应有大众化教育观念[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黄建钢;大众化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3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戴钢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指导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田建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还好吗?[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钟平;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记者 汪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在津举行[N];天津日报;2008年

7 王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综述[N];学习时报;2008年

8 【美】阿里夫·德里克 于海青 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郑萍;佐佐木力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钟君;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南宁召开[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尚忠;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郑丽玲;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和基本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之光;科技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涂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2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72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