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7-29 17:51
【摘要】:现代社会,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教师角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变革、教育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都呼唤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构建新的教师角色。国外对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教育在早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而我国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很落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功能决定了高校开展思政课的意义,因此作为思政课的教师有着其独特的任务。 西方传统的教师以及中国传统的思政课教师都有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从主体间性的视角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科学研究者、教学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创新的激发者和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角色:一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以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的知识并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三要根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把握学生的要求,规划教学单元,集中设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四要明确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要建立师生、师师的合作关系,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六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七要加强教师的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理念。在主体间性视阈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大生;宋新宇;;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2 朱孝群;;论高职院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3 张文虎;雷振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反思视角[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任琳;;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转向[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5 刘凌艳;;从“主体间性”看大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6 张翠萍;张程彬;;浅论师生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7 王新刚;常旭;杨飞;;高校思政课在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8 汪小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郭涛;;关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2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金陵;朱华山;冯用军;;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大学生评价中的心理学转向策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建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报告[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8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炜;;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许平;;从禅的图形到东方文化中的主体间性[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雪林;“思政课”也能上得有声有色[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计琳;思政课让上海大学生真心喜爱[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舒先林 李志旭;思政课“大实践”受到学生真心喜爱[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长江师范学院 项福库 何丽;思政课如何激活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魏海政;山东大学思政课激发学生钻研热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董洪亮;让思政课入脑又入心[N];人民日报;2009年

7 杨莉 本报记者 丁雷;贾凤姿:大学里“人气”最高的思政课老师[N];大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宇清;思政课“变脸”赢得“收视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莉;魅力思政课引领学子人生航向[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吴琳;辽宁为思政课教师贾凤姿举行报告会[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东;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尚涛;权力与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5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金华;走向主体间性的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新发;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意义生成[D];厦门大学;2002年

3 梁琦;翻译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5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琚红;主体间性家庭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东海;主体性·主体间性·交往实践[D];湘潭大学;2002年

8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雷奕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宏顺;从隐形翻译看译者的主体性[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4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74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