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失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9:57
【摘要】: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重、预防为主”之反腐思路提出后,反腐重心开始由事后惩处,事中监控向事前预防转移,艺术类招生考试反腐工作也呈现出类似发展趋势,但与其它腐败类型相比,这一腐败无论在反腐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略显薄弱:实践上,尽管采取了众多预防措施但预防失灵现象仍旧普遍;理论上,大多研究基于司法预防。有鉴于此,我们采用预防理论三大支柱中的社会预防理论及情景预防理论系统分析引致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失灵的根本原因。以期对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失灵原因做一基本判断。 在结合实证检验的系统原因分析中发现,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失灵源于一个核心因素——腐败利益主体之间不当联系的产生、存在及蔓延。这一核心因素的产生又决于两大方面的原因:宏观上,社会预防环境仍不完备,主要表现在:艺术类教育资源场域仍属供不应求之类型,预防型规章制度建制仍不完善,预防实践经验仍显不足;微观上,情境因素干扰强烈,主要表现在:考生亲属,考生家庭经济背景等六方面的情景因素对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滋生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宏观原因分析通过艺术类教育资源供需数据统计,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规章制度及预防措施文件资料的整理进行经验检验;微观原因通过定义变量,构建模型,运用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的信息进行模型回归检验落实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对宏观、微观系统原因分析结论的归纳提炼出核心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2
【图文】:

分布图,分布图,招生考试,艺术类


腐败程度的测量总体上分为两类:定性分析,适用于难以收集数据但个案较为丰富的情况,可利用这些案例提炼出内在共性,以掌握腐败程度的基本情况,此种方法多见于较细化的腐败研究中[46];定量分析,一般用于数据存量大且便于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又因其数据收集成本、技术要求高而多见于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一般腐败的工作中,且都以某种具体指数或指标衡量[47]。基于案例收集难度、测量成本、技术因素的考虑,本研究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程度测量采用定性分析为主的衡量方法。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48],我们选取腐败广度、强度和深度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艺术类招生考试中的腐败程度:腐败广度,是指腐败在横向上的延伸范围,这一指标可再细化出三个分指标,即腐败人员的广泛性、行贿人员的广泛性及腐败环节的广泛性。腐败深度,是指腐败在纵向上的影响程度,这一指标可细分出两个指标,即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对社会容忍度及考生对艺考工作人员信任度的影响程度;腐败强度是指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行为的恶劣程度,这一指标可通过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金额多少和腐败行为频次衡量。具体内容论述如下:

分布图,分布图,广泛性,环节


员具有广泛性。调查中发现,自教职员工至学校领导不同层次上都有人员涉案,甚至校园后勤劳务人员都染指腐败,如收集的一份案卷中,腐败人员的工作身份有:讲师、副教授、办公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副书记等;第二,促使腐败人员犯案的考生或家长具有广泛性,调查问卷(A 卷)“学习及考试情况”22 题,通过对“疏通关系”程度的测度可证实这一点,见图 1。由图 1 可得,其中“较普遍”以上程度比例占了总调查样本的 32.3%。第三,腐败易发环节向前、向后延伸。与以往腐败环节主要集中在统考或校考考试环节不同,近几年腐败案件中发生在考前辅导,考试过程中信息发布,考试结束后录取、调剂等环节的腐败案件也逐渐增多,座谈调查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

招生考试,艺术类,容忍度,社会


败容忍度处于“无所谓”状态以上(包括“无所谓”),60.5%的调查对象对艺考工作人员信任度处于“一般”水平以下(包括“一般”),两个数据都说明,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影响强度之深远。表 1:腐败行为频次统计 单位:次罪犯代号 2004 年前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合计1 2 2 3 0 0 72 0 0 1 5 6 123 0 2 2 3 0 74 1 2 3 3 1 105 2 2 1 2 0 76 1 0 0 1 2 47 1 2 0 5 2 108 2 0 0 6 6 149 0 0 0 0 4 4合计 9 10 10 25 21 75数据来源:武汉市检察机关提供的案卷卷宗统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万里;略论情景预防对我国当前犯罪预防的意义[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庄劲,廖万里;情境犯罪预防的原理与实践[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王一江;迟巍;孙文凯;;影响腐败程度的权力和个人因素[J];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4 庄晓山;高等教育寻租性腐败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5 杨秀芹;;“蝴蝶效应”与教育腐败[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7期

6 庄劲,廖万里;犯罪的情境预防原理[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张芳;;高考加分政策下的教育腐败[J];教学与管理;2009年07期

8 石卫叶;;教育腐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9 王丽华;;试论情景预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傅达林;;聚焦“网络反腐”[J];民主与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胡锦武;[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姜玉姊;[N];美术报;2006年



本文编号:2779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79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