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大生;宋新宇;;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2 朱孝群;;论高职院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3 张文虎;雷振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反思视角[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任琳;;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转向[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5 刘凌艳;;从“主体间性”看大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6 张翠萍;张程彬;;浅论师生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湘梅;;语言:主体间性教育存在之居所——语言学哲学转向下当代中国高等英文教育主体模式的重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马慧珍;;浅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许平伟;;主体间性——新型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2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金陵;朱华山;冯用军;;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大学生评价中的心理学转向策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苗王芳;;重视德育主体,提高德育效能[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炜;;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许平;;从禅的图形到东方文化中的主体间性[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796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9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