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螺旋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创造力探析
【图文】:
形成有效合作的前提下,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构成“三重螺旋”关系。(见图1)(二)创造力的内涵对于创造力的理解,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因为依据的标准不同,有着不同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以个体创造力为基础,认为“创造性人格是一个代表创造人物的那些特性的组合方式,这种基本特征是对问题的敏感性、观念的流畅性、心理定势的灵活性、观念的新奇性、综合能力、分析能力、重组或重下定义的能力、观念结构的广度以及评价能力,这些特征在不同的范围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以创造力的多维结构为研究点,分别诞生出帕纳斯的创造力“万花—27—高等理科教育 三重螺旋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创造力探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严月娟;;创造力本质新论[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年06期
2 陈鸿雁;;大学—产业—政府(UIG)三重螺旋合作关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3 陈红;;大学生创造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8年06期
4 王成军;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勇 朱新法;[N];新华日报;200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军;王德应;;产学官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述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孙静;马丽丽;田华杰;;高等院校关于产、学、研结合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3 庄越;吴建平;;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J];科技和产业;2006年06期
4 吴玉光;;三螺旋视角下湖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5 王成军;王德应;;产学官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晨;马卉;;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相关主体利益机制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刘兴国;;现代大学的学术变革与创业型大学建设——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合作理论的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成军;张业韬;闻雯;;三重螺旋: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种战略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唐靖廷;林特;陈家麟;;透析高校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01期
10 王成军;公艳;窦德强;;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史敏;区域产业竞争发报系统构建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罗泽意;制度变迁视角下大学创业趋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志刚;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王燕;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辉;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机制与能力培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郭孝锋;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黄磊;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文青;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方佳维;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凯;高校—地方研究院合作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石彦;集群创新视角下的云南生物产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高峰;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峰;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戚文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旭;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力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成军,王沛民;是“产学研”还是“官产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别敦荣,黄爱华,刘亚敏,康全礼,田恩舜;大学推行学研产“一体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王雁,孔寒冰,王沛民;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挑战和机遇[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刘德智,孟祥云,贾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障碍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1期
5 王丽萍;孙东川;;政府-大学-企业(GUI)创新网络的合作机制研究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6 胡恩华,郭秀丽;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7 苏敬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8 刘力;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透视(下)——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9 方卫华;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达;现代决策新体制——官产学共商国是同谋良策恳谈会[J];管理评论;1994年01期
2 张卫;建立“官产学”运行机制 促进产业化发展[J];中国科技月报;1999年07期
3 范英俊;;中外管理恳谈会为官产学架起桥梁[J];中外管理;1998年12期
4 ;南京市发展与完善“官产学(研)”机制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0年04期
5 韩大卫 ,程海琼;协同对策在官产学联合模式下利益分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10期
6 徐珏;于丽英;;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演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7 抑扬;默文;;第五届官产学代表欢聚钓鱼台共议企业大事[J];中外管理;1997年02期
8 ;本刊动态[J];中外管理;2007年12期
9 杨沛霆;;“一次恳谈会,可以管一年”——与会代表如是说[J];中外管理;1995年02期
10 王成军;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加好;;论创造力的结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成俊;;浅谈珠心算与创造力培养[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孟宇;;力倡创新学习,着重创造力培养——中学地理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徐文红;;区角活动中农村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春梅;;探究式学习与创造力培养[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黎家琼;;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与学生创造力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施建农;;素质教育、创造力发展与人才培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高悦;;关于组合体构型设计的原则和类型[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刘金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GSP与数理综合课的整合及创造力培养的尝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王明旨;;以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创造力培养:不要对结果过度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记者 苏军;应试教育阻碍创造力培养[N];文汇报;2010年
3 ;香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重在团队操作[N];北京日报;2000年
4 徐勇 朱新法;创造力培养成为世界教育主题[N];新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邢梦宇;中韩自贸区官产学研究基本完成[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中国科普研究所青少年科普室主任 翟立原;技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环节[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翟立原;技术教育 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环节[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官产学纵论节能减排大势[N];中国企业报;2010年
9 牛灵江 翟立原;科技创新活动有益青少年创造力培养[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商讯;中韩启动自贸区官产学联合可行性研究[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杨英杰;中国大学技术经营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徐韵;纯真并快乐着[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悦胜;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与创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盛四辈;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群演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小科;基于知识流动的官产学联盟内高技术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曹志正;基于脑的美术课堂中创造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素萍;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彩云;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5 云瑞芳;儿童版画教学与儿童创造力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仕龙;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陈美玲;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年春;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列富;创造力及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798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9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