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5:00
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工科高校担当着为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开展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技术经济及管理与教育界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提出了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组成及人格特征。基于控制论的思想,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论文提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投入、产出与收益的系统,构建了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支持向量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要加强学校的全面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总体建设水平。 论文主要创新点: 1.将控制论的思想应用于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基于这一新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并依据该系统的信息流程,提出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合格+拓展”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基于人才培养的过程性与培养质量全面性的思想,将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视为一个投入、产出与收益系统,立足于这一新视角,从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力、活力和效力出发,构建了全面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针对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数据特征,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抑制噪声干扰和良好的泛化能力。 4.从实践的角度对26所国家“211工程”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验证了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可推广于其它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642.0
【部分图文】: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造流程图
进行综合评判。这些专家包括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责人、教学管理专家、在一线进行创新教育教学与教授职称,9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专家根据评价合评判,给出评价结果。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值见附录 3。处理范围不同时,为了避免取值范围大的属性占优势,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所有属性值都落在相同指标体系均为正指标,故采用如下归一化公式:11 1minmax mini ii nii ii n i nx xyx x≤ ≤≤ ≤ ≤ ≤ = 始值,iy 为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驱动程序选择(3)选择工作簿,安装ODBCMicrosoftExcel,并创建新的数据源(实验数据.xls.dsn),如图6-7所示
本文编号:2819117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642.0
【部分图文】: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造流程图
进行综合评判。这些专家包括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责人、教学管理专家、在一线进行创新教育教学与教授职称,9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专家根据评价合评判,给出评价结果。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值见附录 3。处理范围不同时,为了避免取值范围大的属性占优势,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所有属性值都落在相同指标体系均为正指标,故采用如下归一化公式:11 1minmax mini ii nii ii n i nx xyx x≤ ≤≤ ≤ ≤ ≤ = 始值,iy 为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驱动程序选择(3)选择工作簿,安装ODBCMicrosoftExcel,并创建新的数据源(实验数据.xls.dsn),如图6-7所示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梁拴荣;贾宏燕;;创新型人才概念内涵新探[J];生产力研究;2011年10期
2 陈雪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环;胡永;;学生信息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西藏科技;2012年08期
4 黄金侠;宋国义;李晶;侯艳;;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永忠;;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研究与关键举措设计[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碧霞;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勤;基于Living Lab的体验式学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邓艾敏;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大学生创造力提升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9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1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