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工作特征模型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07:5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在其中。高校是知识、技术和人才较为密集的地方,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学校前进发展的动力。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要建设高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要建立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本文旨在对构建合理科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做一个系统的分析。首先介绍经典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接着介绍工作设计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引出本文重点理论基础即工作特征模型,并较全面地阐述了该模型的内涵、维度及实施策略。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在本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从调查问卷中提取了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分别为领导关系、工作本身、工作情感、工作发展、同事关系、工作收入。统计分析显示,调查问卷的六个因素强烈支持工作特征模型,但又具有新的特点。 根据调查问卷发现的新特点即工作本身、工作情感、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对回归模型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构建了一个以工作意义与工作关系两个维度为视角的工作激励模式,其中工作意义包括工作本身、工作情感,工作关系包括领导关系、同事关系。最后,根据新构建的模式提出了现阶段改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状况的措施与对策。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7.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重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2 激励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激励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激励的内涵
        2.1.2 激励的影响要素界定
        2.1.3 激励的效果界定
    2.2 经典激励理论
        2.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2.3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2.2.4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2.2.5 当斯的公平理论
    2.3 工作设计理论
        2.3.1 工作设计理论的发展
        2.3.2 工作特征模型
3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3 初测问卷的编制
        3.3.1 半结构化访谈
        3.3.2 问卷题项的编写和修正
    3.4 数据分析
        3.4.1 项目分析
        3.4.2 因素分析
        3.4.3 对问卷结构的确认及维度的命名
        3.4.4 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3.4.5 结果分析
        3.4.6 综合讨论
4 我国高校教师基于工作意义与工作关系的二维工作激励模式
    4.1 二维工作激励模式概述
    4.2 基于工作意义的激励
    4.3 基于工作关系的激励
    4.4 模式构建的意义
5 基于工作意义与工作关系二维激励模式的应用
    5.1 设计有意义的工作,实行工作激励
    5.2 提供充分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实行成长激励
    5.3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注重培育团队精神
    5.4 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香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方激励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2 唐行芳;;论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应用[J];华章;2011年15期

3 关劲秋;耿希峰;;区域高校激励模式对影响教师稳定性心理变量的权变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赵香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方激励模式”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6期

5 王建洲;董铸剑;谢民;;校办企业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设计[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8期

6 张冰;;基于需要满足的企业经理激励制度安排[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陈序;;校长指导中层干部到位的三个途径[J];教书育人;2011年20期

8 朵琳·克罗宁;漪然;;鸭子当总统[J];文学少年(小学);2011年05期

9 杜月秀;戴健林;;农村民办小学教师激励策略的个案研究——以周口市A小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0期

10 吴娜仁娜;;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变激励理论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丹;;浅析激励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周丽芳;郑伯埙;;华人工作团队之成员效能:组成效果与互动网络的探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妍;沙洪;赵舒;任超世;;电阻抗断层成像电极数与激励模式对成像结果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旭;;一项国营企业与合资企业激励模式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严美贵;;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行为激励模式的分析与对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6 曲建俊;程廷海;周宁宁;;交叉组合激励模式压电管式超声电机[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万涛;赵源;;工作团队冲突辨析及其冲突管理有效性案例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卢岚;刘波;;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模式研究[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孙利辉;封红雨;许海颖;;企业战略对技术创新综合贡献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模式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蠡县县委书记 田钧;改革发展需要团队精神[N];保定日报;2009年

2 齐安民;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二号煤矿着力打造“三力”工作团队[N];延安日报;2008年

3 记者 房晓童;参与奥运 服务奥运[N];国家电网报;2008年

4 记者 蒋捷舟;提倡个性化的激励模式[N];组织人事报;2000年

5 陈建军;转让股份 中小板公司尝试多赢激励模式[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黄玉生 一声;当“罚”成为历史[N];中国邮政报;2003年

7 太原市城市照明管理处 贾秀华;现代企业激励模式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民企激励模式三部曲[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杨能;学会让别人成功[N];中国人事报;2007年

10 本报通讯员 白阳;六一八所团队攻坚无坚不催[N];中国航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升;治理演进下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的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于米;组织公平、员工建言与工作产出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姚艳虹;基于隐性价值评估的企业高管人员激励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沈仲丹;高校激励模式有效性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柯丽菲;企业工作团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齐德芬;策略性激励模式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何永勃;电阻抗(ECT/ERT)双模态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程建君;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兴乐;企业团队激励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毛阿兰;基于工作特征模型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天翼;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旭扬;试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激励模式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喜平;湖南电信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设计[D];中南大学;2005年

6 李密;基于高新技术生产型国企核心员工心理契约的激励模式建立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7 张莎;我国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8 赵宇;武汉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激励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叶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10 宋海宁;关于教师薪酬激励模式的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29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29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