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8:3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扩大,个体政治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多,需要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政治能力以与之相适应。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领军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政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与效果。因此,研究个体政治能力及大学生①政治能力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能力概念与政治活动中离析个体政治能力出发,提出个体政治能力主要由政治认知能力、政治辨识能力、政治选择能力、政治实践能力四因素构成的观点。个体政治能力的特点是由其内部构成要素决定的,具有可塑造性与主动性统一、可变性与稳定性统一、要素独立性与整体性统一的特点。政治能力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发挥着政治动机优化功能、政治实践动力功能、政治行为调控功能。政治能力结构中各种能力协调及整合优化程度,决定了个体参与政治活动的水平,也决定其功能发挥的程度。构成政治能力的四要素相辅相成、紧密相连。个体政治能力结构中每个要素发展的过程都渗透着其它要素,共同构成了政治能力这一有机整体。四种政治能力要素的水平及协调配合程度决定了个体政治能力的高低,要素发展不均衡或要素间配合失调都会影响个体政治能力。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需要;是顺应当代大学生日益增强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诉求;是抵御各种错误政治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观念与行为消极影响的需要。同时,大学生政治能力的培养也是可能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扩大为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提供了现实基础;大学生心理的日趋成熟是全面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的前提条件;社会微观环境的变化为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学生被党和国家寄予厚望与重托,个体政治能力形成与发展对大学生成长和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政治能力上反映的问题更突显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认知取向积极进步与肤浅共处、政治辨识理性与偏激兼有、政治选择清晰主动与迷茫被动共存、政治实践激情与冷漠交织。 个体政治能力是个体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是大学生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对大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个体政治能力就自然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追求。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通过外在引导与大学生自主建构相结合,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报告会、恳谈会等形式,利用“群体互动——自主建构”等进行政治能力培养;根据大学生的政治能力发展特点,有目的选择主流新闻媒体报道的国内外政治事件、全社会关注或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辨识与选择能力;利用讨论与辩论,借助辩论的逻辑性与批判性促使大学生深入思考与辨别,提升大学生政治认知与辨识能力;通过大学生参加校务管理与自我管理、大学生公寓自治、学生干部竞争上岗、赋予大学生监督罢免学生干部的权利、参与家庭所在地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工作、成立大学生社区居委会、参加基层民主投票等实践活动,在政治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个体政治能力的结构与功能
    (一) 基本概念的阐释
        1 能力与个体政治能力
        2 个体政治能力的特点
    (二) 个体政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 政治认知能力
        2 政治辨识能力
        3 政治选择能力
        4 政治实践能力
    (三) 个体政治能力的功能
        1 政治动机优化功能
        2 政治实践动力功能
        3 政治行为调控功能
二、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需要
        2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是顺应当代大学生日益增强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需要
        3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诉求
        4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是抵御各种错误政治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观念与行为消极影响的需要
    (二) 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1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扩大为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提供了现实基础
        2 大学生心理的日趋成熟是全面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的前提条件
        3 社会微观环境的变化为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政治认知取向积极进步与肤浅共处
    (二) 政治辨识理性与偏激兼有
    (三) 政治选择清晰主动与迷茫被动共存
    (四) 政治实践热情与冷漠交织
四、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通过外在引导与大学生自主建构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能力
    (二) 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能力
    (三) 利用讨论与辩论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能力
    (四) 在政治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伟;连有;;21世纪中国政治管理的发展战略——从政治管理的基础与模式出发的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2 赵福浩;;列宁论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袁贵礼;;现阶段大学生政治意识中的“三对矛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4 上官光明;;“群体互动——自主建构”教学模式理论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33期

5 曹向阳;杨红玲;;江苏大学生政治信仰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6 胡政;罗维;;论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09年05期

7 曾德廉;谈谈组织讨论的方法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李奋生;李思聪;;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2008年10期

9 戴长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10 王磊,唐旭生,黄义厚;大学生居民委员会:学生社区自治管理的新模式——上海外贸学院建立“大学生居民委员会”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2849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49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