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0:08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推行高等教育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到1997年后国家开始实行全面收费制度。高等教育的全面收费制度进一步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相对人均收入水平而言,这一制度在客观上也使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出现危机,造成我国新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现象。为了缓解和消除这些问题负面效应,国家在20世纪末全面推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成本分担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实质上是党中央、国务院以资金及政策支持等方式参与金融市场资金运作,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首先缓解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机会失衡,学生可通过预支未来收入参与信贷活动为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更促进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可持续发展,使教育资本运营最大化成为可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对于经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显现。 文章正是以此为背景,在对国内外关于助学贷款运行发展作出描述的基础上,按照从理论到现实的顺序深入分析助学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首先是在理论研究上,文章从助学贷款产生、发展、定性的角度依次深入解读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公共产品理论:从成因上说,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既满足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需要,又弥补了在分担过程中因学费上涨而带来的贫困家庭子女辍学问题,宏观上成为国家提高高级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效用遍及全社会的准公共产品,因此必须由国家作为主体提供。对三个理论的研究,为下文完善思路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在对东北某大学进行实地追踪调研后,对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贷款模式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银行与政府在助学贷款上的认识分歧,特别是贷款逾期拖欠问题进行了动因分析,指出:第一,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主体和发起主体的错位以及二者在对助学贷款战略目标上的价值观分歧影响了贷款发放的规模和数量,是贷款发放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第二,在政策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系统的组织方式和正确的领导导致各参与主体缺少多方联动和耦合从而无法建立完善机制,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效力的发挥;第三,我国尚未形成的诚信道德体系和对助学贷款缺少完善的立法及行政保护,都成为阻碍助学贷款政策顺利运行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新构想:在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体现社会公平为目的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精确的确定贷款发放对象,将贷款发放给“最有需要的学生”,这不仅是保障教育公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需要,更是减轻国家财政压力,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客观要求;同时改进政府运行助学贷款政策的整体思路,全面改进政府组织领导及补贴方式以合理的财政激励能更好的弥补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在利用少量资金撬动银行巨额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贷款偿还环境及条件限制,提出了更人性化、更多元化的还款模式及管理方式;优化现有的政策运行外部环境,加快助学贷款立法进程,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确保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运行。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7;F832.4
【部分图文】: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资助,金额


在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组织和控制上,从2006年4月开始,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的督察机构,主要职责包括督促各地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快高校贷款审批和发放速度,抓紧落实各地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承办银行续签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和银校合作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督促检查高校成立的学生资助中心,保证各高校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对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完善贷款学生个人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不仅注重放宽贷款申请审批条件,扩大贷款受益人群,更努力建立起多元化的监督和激励体系,保障学生贷款权益和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有效运行。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不分析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将阻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稳定、长效的发展。4.3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年度


家实际发放助学贷款金额为65.9亿元,但如果按照贷款需求公式:贷款需求金额=在校生人数*20%,计算,规定应发放的贷款金额为242.5亿元,由此可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仍存在巨大缺口。图4一2具体说明了从2005年至今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上的供不应求。圈需求金额日实际发放金额孕喊“划姗异招2005图4一2 2006200720082009年度国家助学贷款需求与供给差异4.3.2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标准模糊问题对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对象的判定采取的是由学生本人出示申请材料、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具书面证明和学校老师及学生多方认定的办法,该方法细致、全面基本上做到了公正、公开、公平,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不同地区在对“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的认定上也存在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江苏等,一般定义家庭月人均收入在300一350以内的家庭为“低保家庭”,而内陆山区,如贵州、甘肃等地,对“低保户家庭”的标准则低得多,通常为150一200元左右。因此,按照当地生活水平高低作为

财政贴息,高校,地方财政,人力资本


国家助学贷款分配失衡问题先是在风险补偿金和财政贴息上,现行政策规定,按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中央财政负责,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风险补偿和财政贴息由地方财政与高校商解决。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地方财政的经济负担能,这样的规定必然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带来压力,影响地方政府准公力度;当该地区银行无法得到适当补偿时,也影响了银行在该地区发放贷事实上,越是经济困难省份,其贫困生覆盖率越大,对贷款的需求程度,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经济趋向性的流动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由经济欠发达发达地区,很多经济贫困省即使在地方所属高校投入了相当比例的教育资避免人才流失,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等,间接促成了国家助学应”的形成。其次在院校级别及地域上,根据教育部2006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统计数部门所属高校落实情况良好,获得贷款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数的平均比例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盈辉;朱之平;;澳大利亚大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沈华,沈红,黄维;学生贷款偿还负担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实证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李文利;美国、加拿大高校学生贷款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胡茂波,袁飞;中美英日学生贷款回收机制比较分析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5 刘光岭;李晓宁;;助学贷款的诚信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07年02期

6 哈巍;谁来为高等教育付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9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69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