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复原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0:47
   近年来,各类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理问题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而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利用率却不容乐观。根据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的数据推算,我国至少有5600万患者的心理障碍未接受任何相关的医疗服务。高校是心理问题频繁发生的群体之一,心理健康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在普通高等院校积极设立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机构,以期能够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所以提高专业心理帮助和服务的利用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显示,专业心理求助的行为与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有关,而个体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又有污名化和个体的复原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国内以往研究的基础,独创性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复原力为中间变量,呈现心理疾病污名通过复原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从黑龙江省12所高校抽取1200名被试,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4份,有效回收率为74.5%。测量工具为“大学生生活态度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心理疾病污名量表”。回收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1)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复原力总分存在显著差异。 (2)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各个维度与复原力总分、心理疾病污名总分都呈显著相关。求助态度总分与自我效能相关不显著。心理咨询信任度与稳定性、婚姻阻力相关不显著。人际开放性与婚姻阻力相关不显著。 (3)稳定性、朋友的支持两个因子对心理疾病污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疾病污名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稳定性、朋友的支持和自我效能三个因子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复原力在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复原力程度越好,污名化程度会越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越积极。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444;G645.5
【部分图文】:

标签理论


图 2.1 标签理论2.3.1.2 修正的标签理论标签理论后来受到了医学模式的质疑。质疑如下:第一,很少有证据显示精神科医师会在不做彻底检查的情况下就轻易妄加判断;第二,个体能够由家人陪同寻求心理或者精神疾病的治疗,一定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因为家人一般不会愿意把心理疾病的污名标签贴在自己的亲属身上;第三,把自己看作心理疾病患者的人,不一定就会出现更多的偏差和消极行为。相反,可能会更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以期改善现有状态。因此,Link 等人以社区居民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心理疾病症状和标签对工作和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即使没有异常行为呈现,一般公众也会污名化心理疾病,病人身份对收入和找工作的影响显著大于疾病本身。以此为基础,Link 等提出了修正的标签理论,指出心理疾病标签与加速个体心理障碍发展的负面社会反应有关联。40事实上,

标签理论,公众


图 2.2 修正的标签理论名与自我污名方面来考虑污名的影响,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公众污名群体成员做出的反应。后者是受污名群体成员将污名化态模型家用社会认知模型揭示了污名的影响过程。模型有刻板印。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在这三个构成成分上的内容有所区中,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都是针对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侵犯性和危险性,令人生厌及惧怕。其直接后果就是。公众污名的存在还阻碍了患者的求助行为。为免受歧视受治疗来回避公众污名。

专业心理,心理疾病,复原力,自我效能


疾病污名总分、他人歧视与排斥、稳定性、朋友的支持、自我效能五个因素,回归方程,其他因子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心理疾病污名总分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力为 19.3%。标准化回归方程系数 Beta 值为负值,表明心理疾病污名对专业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复原力的因子稳定性、朋友的支持、自我效能三个次进入回归方程,预测力分别为 23.4%,23.8%,24.3%,回归系数 Beta 值都为明稳定性、朋友的支持和自我效能因子都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6 复原力作为调节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由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心理疾病污名、复原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假设复原力在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存在调节验证此假设,本研究采用 Amos 18.0 ,建立复原力、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 4.1 和表 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小艳;;情绪表达性性别差异研究进展[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杨盈;;复原力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相关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4 李强;高文珺;;心理疾病污名影响研究与展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徐双清;邢钰圆;杨心德;;大学生心理障碍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1期

6 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7 周青霞;王异芳;王争艳;;大学生情绪表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5期

8 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9 杨柳;刘力;;污名应对研究:发展脉络、理论取向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10 郝志红;梁宝勇;;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7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7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