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20-11-12 19:46
   反向学习是近几年我国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的反向转学现象共同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矛盾。这种现象的出现及蔓延促使我们正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反向学习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是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没有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对人才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以反向学习为视角探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并研究相关资料,对反向学习的内涵做了界定,并从产生原因和影响层面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进而从产生原因层面抽离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即培养目标不明确,不适应市场的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单纯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学生实践能力差;相应的转学、转专业的制度不完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缓解反向学习现象出发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走向提出建议。即明确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使不同高校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社会适应性;改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储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在评价制度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考试和日常表现相结合,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能力;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在管理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以更好的服务学生。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1. 对反向学习现象的研究
        2.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意义
    (六) 相关概念界定
        1. 转学教育
        2. 反向转学
        3. 反向学习
        4. 人才培养模式
一、关于反向学习的理论阐释
    (一) 反向学习产生的原因分析
        1. 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客观原因
        2. 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主要原因
        3.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错位,层次结构不合理是直接原因
        4. 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
    (二) 反向学习的影响
        1. 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促进终身学习
        2. 暂时缓解就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
        3. 造成资源浪费,挫伤人们积极性
二、从反向学习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二)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三) 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四) 评价标准不全面
    (五) 转学、转专业的制度不完善
三、从反向学习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
    (一) 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1. 明确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
    (二) 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1. 课程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 课程设置和实施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 课程性质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 选择科学化的教学方式
    (四) 建立柔性化的评价制度
    (五) 实施弹性化的管理制度
        1. 弹性学分制的内涵分析
        2. 弹性学分制的实施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刘家;;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考试;2006年04期

2 王纪元;;ESP英语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3 陈金龙;浅谈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和实现条件[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7期

4 涂孝春;;五年制师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余晓平;黄林青;彭宣伟;;实践性团队学习模式的构建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徐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探讨[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潘若斯;;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系[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严冰;吴国祥;;WEB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3期

9 刘文良;;建构开放式学生评价体系——探索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评价新机制[J];文教资料;2008年17期

10 伍立凌;;从基层教育工作者看电大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坤;在线核学习建模算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覃姜维;迁移学习方法研究及其在跨领域数据分类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德品;基于迁移学习的跨领域排序学习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杜伟宇;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广斌;基于流形学习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刘春堂;XX移动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10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1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81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