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方略研究
【学位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及依据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的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1.3.3 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观点和创新点
1.4.1 论文基本观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前提、内涵及特征
2.1 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前提——“以人为本”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原则
2.1.3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所体现的“以人为本”
2.1.4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
2.2 高校全方位育人的内涵
2.2.1 育人主体全员性
2.2.2 育人过程全程性
2.2.3 育人环境全方位性
2.3 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特征
2.3.1 系统性
2.3.2 网络性
2.3.3 连续性
2.3.4 全员性
2.4 实施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意义
2.4.1 扭转高校德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
2.4.2 外部动力内部化,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4.3 育人者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
2.4.4 高校社会地位、竞争力的提升
第3章 高校育人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目前高校育人的现状——“三育人”相脱离
3.1.1 教书与育人相脱离
3.1.2 管理与育人相脱离
3.1.3 服务与育人相脱离
3.2 导致高校育人现状不乐观的原因分析
3.2.1 育人主客体功能的缺失
3.2.2 育人手段与目的的背离
3.2.3 高校生存改革的冲击
第4章 构建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方略初探
4.1 全方位育人方略的构建原则
4.1.1 重塑育人目标,以造就独立人格为本位
4.1.2 重构育人主题,以弘扬主体性为宗旨
4.1.3 创新育人体制,构建评价考核机制
4.1.4 更新育人方法,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和谐贯通
4.2 全方位育人方略的构建途径
4.2.1 重视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4.2.2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4.2.3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4.2.4 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4.2.5 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体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斌;刘绍辉;;高校管理育人现状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2 张德俊,高厚礼;国外高校后勤运作模式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借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苍向荣;;国外高校德育途径的共性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07年01期
4 蒋冀骋;;国外德育模式对构建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李国栋,朱灿平;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1999年04期
6 贺常平;“AMPC”互动育人机制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3年24期
7 李洪星;杜丽娜;韩华;;高校实施情感育人机制的管理学依据浅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8 秦文臻;肖传兆;孔祥彬;;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合力的方法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9 朱珂;;论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及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邸卫敏;贾云秀;马沁芳;;高校社团育人机制的跨文化研究——对中美高校社团的比较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杰;基于激励机制理论的责任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刘昌成;论高校和谐育人机制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秦川;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4 郝占辉;高校学生教育行政契约的育人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1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8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