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NJCC学院中层管理人员激励体系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22 04:29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管理。高校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学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对学校的发展关系重大。在国家持续推进高校管理人员职员制度改革和中层管理人员缺乏有效激励的背景下,高校应正确认识中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和需求,科学制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体系,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学校的用人效益和管理效能。 鉴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在对激励理论及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某高校(NJCC学院)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主要构成因素包括薪酬待遇、领导行为、个人成长、工作岗位、工作伙伴五个维度。 第二步,对各个维度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进行诊断,全面了解NJCC学院中层管理人员的需求状况,由此设计出中层管理人员激励体系框架,并得出薪酬待遇激励、工作岗位激励和个人成长激励三个方面是激励体系的重点,这三个重点中薪酬待遇激励是核心,绩效评估制度和激励文化为主要配套措施。 第三步,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中层管理人员激励体系框架的特点,提出中层管理人员激励体系设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薪酬激励为核心的NJCC学院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整合方案。然后结合员工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对方案中涵盖的各个模块进行具体设计,包括整体收入水平设计、薪酬结构比例设计、基本工资设计、绩效工资设计和福利设计。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7
【部分图文】:

激励模型,波特,绩效,精神奖励


其激励模型如图 2.2,这一模型的特点是: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奖励;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平。它可进一步看作是 VIE 理论和公平理论的结合。

因子分析,碎石,原始变量,特征值


子解释原始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度,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释。图 3.1 的碎石图来看,横坐标为因子个数,纵坐标为特征值。很清楚可以看到,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始变量的贡献最大;第 7 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较小,对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被忽略的“碎石头”,因此再次说明了提取 6 个因子是合

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岗位,绩效


资源管理的“4P 理论”,岗位(Position)管理、绩效(Perfor素质(personality)管理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71]。根据薪基础主要有三个,即岗位(Position)、绩效(Performance)和图 4.3 激励机制设计模型(刘正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友军;;基于员工满意度的激励方式选择[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袁凌;现代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激励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3 刘正周;论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及其设计[J];当代财经;2000年06期

4 袁凌;魏佳琪;林菲;;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干预措施[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姚继军;对现阶段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6 李菁;激发企业中层管理者[J];经济与管理;2001年04期

7 郑洁;陈敏;申广祝;薛雪;;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满意度与激励问题调研[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5期

8 王鸿杰;中层管理人员的需求特征及激励措施[J];经济视角;2005年04期

9 蒋波;杨柳;;浅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4P模式[J];技术与市场;2007年01期

10 陆小荣;激励理论与当代公共行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文;企业激励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宏琨;国内IT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贾文胜;高校管理干部考核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3 赵云燕;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姚松林;JW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体系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志军;上海高校非领导职务教育职员激励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孙伟;论激励理论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7年

7 刘毅;CS勘察设计院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徐庆雷;对北京市浩沙健身俱乐部员工满意度与激励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4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94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