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国民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08:31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的教育形态,女子师范教育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以192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的女子师范教育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的先后发展,分别对各阶段的女子师范教育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并在研究基础上,归纳出本时期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特征,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当前的研究和改革提供参考借鉴。论文除导论和后记外,共分为四个部分:前三部分按时间顺序,从社会史学和社会变迁的角度,融合教育学、史学与思想史的内容,系统叙述了抗战前(1927年---1937年)女子师范教育的蓬勃发展、抗战时(1938年---1945年)女子师范教育的曲折进取和战后(1946年---1949年)女子师范教育演进的情况,对各时期政府的办学政策、女子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的状况分别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第四部分是对国民政府时期的女子师范教育进行历史反思。在分析了女师教育办学成功的原因和最终融入大师范教育而形态上走向终结的思考后,总结出对当今的启示。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思路与方法
一、女子师范教育的蓬勃发展(1927—1937年)
    (一) 清末民初女子师范教育的初步发展
    (二) 师中合并运动的反思与师范教育制度的重新确立
    (三) 女子中等师范教育的蓬勃发展
    (四) 女子高等师范教育的艰难徘徊
二、女子师范教育的曲折进取(1938—1945年)
    (一) 战时女子师范教育的相关政策
    (二) 女子中等师范教育的艰难与进取
    (三) 女子高等师范教育的战时大发展
    (四) 战时女子师范教育的奇葩——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三、女子师范教育的战后演进(1946—1949年)
    (一) 国民政府对女子师范教育的战后重建
    (二) 战后女子师范教育教育体制的调整
    (三) 战后女子师范教育的实施概况
四、对国民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历史反思
    (一) 女子师范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
    (二) 女子师范教育走向终结的历史反思
    (三) 女子师范教育办学经验的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河北女师的文化架构及其文化价值[J]. 邱士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1)
[2]浅析清末民初女子师范教育[J]. 李英兰,杨可,覃利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S1)
[3]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J]. 张素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4]一个女性教育形态的完结——兼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的演变[J]. 陆道坤,董传梅.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01)
[5]20世纪前半叶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省思[J]. 陆道坤.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1)
[6]从1921年重庆第二女师择师运动看五四后学生观念变化[J]. 徐波.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7]浅探周恭寿对贵州女子师范教育的贡献[J]. 高志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8]近现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演进的逻辑[J]. 陆道坤.  学术交流. 2008(01)
[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师范教育述论[J]. 牟秀娟.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10]略论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产生及特点[J]. 薛文彦.  阴山学刊. 2007(03)

博士论文
[1]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 万琼华.湖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的师范学院研究[D]. 苗李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从近代学制看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 张艳艳.河北师范大学 2008
[3]民国初年的女学生群体研究[D]. 逯静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女子大学历史回顾与发展研究[D]. 唐琳娜.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 李春雨.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述评[D]. 杨欣改.河北大学 2005
[7]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学院的设立及其历史评析[D]. 冉春.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6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76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