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1 18:41
  工学博士培养模式是影响工学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经历了由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多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变迁过程。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宏观教育管理、经济和科技等体制变革从制度环境层面影响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中存在两个关键节点,分别形成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理念先在性、体制锁定和自我强化机制等因素影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受阻。基于此,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外部体制环境,突破理念桎梏、探索建立工学博士分类培养体系及建立分类学位授予标准体系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保障体系。 

【文章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的分析框架
二、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变迁历程
    (一)存于政策文本层面的酝酿阶段(1976年以前)
    (二)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初创阶段(1977-1999年)
    (三)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存的调整阶段(2000年-2010年)
    (四)以应用为导向的多主体参与的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三、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的逻辑分析
    (一)影响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1.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2.经济体制改革
        3.科技体制创新
    (二)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的关键节点分析
    (三)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1.理念的先在性作用
        2.体制锁定制约着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突破原有制度场域
        3.自我强化机制阻碍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革
四、我国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未来选择
    (一)优化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外部体制环境
    (二)明确工学博士培养模式改革的行动策略
    (三)完善工学博士培养模式配套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代博士学位制度探索历程考论[J]. 刘希伟.  教育研究. 2018(05)
[2]回报递增、体制锁定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一个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J]. 李棉管,姚媛.  社会工作. 2017(01)
[3]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实践与困惑[J]. 吴蔚,何昌清,古继宝.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01)
[4]建国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 朱艳,徐文娜.  现代教育管理. 2014(12)
[5]理念与制度变迁:历史制度主义的理念研究[J]. 刘圣忠.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0(00)
[6]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周光礼,吴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05)
[7]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J]. 方新,柳卸林.  求是. 2004(05)
[8]试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建构[J]. 龚怡祖,殷祥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9]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 何俊志.  国外社会科学. 2002(05)
[10]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0(18)



本文编号:3076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76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