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推力、困境与突破
发布时间:2021-06-09 00:01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处理传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西方经验、高等教育现代性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往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与传统割裂、对标西方的分析范式中,这使得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遭遇多重发展困境。基于"传统-西方化-现代性"的分析框架,可以将高等教育现代化视为一个整体、连续体探究其发展推力和实践困境。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应遵循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理论建构为重点、以价值呵护为根本的发展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西方化-现代性: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
1. 现代化是回望历史的调试过程
2. 现代化是批判西方的建构过程
3. 现代化是面向未来的变革过程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多重发展推力
1. 历史的驱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自调机制
2. 当下的驱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激励机制
3. 未来的驱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来源
三、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困境
1. 路径依赖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制约
2. 外部依附对高等教育理论构建的冲击
3. 工具理性对高等教育价值理性的消解
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突破路径
1. 以制度创新为先导:通过有意识的偏离突破既有路径
2. 以理论建构为重点:依靠本土化创新实现理论突破
3. 以价值呵护为根本:坚守人文本性消解理性焦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危机与消解[J]. 俞冰,刘标,许庆豫.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05)
[2]泛西方化高等教育思想与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 张彤,杨莉. 现代大学教育. 2007(04)
[3]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人的现代性的视角[J]. 龙宝新,李红亚.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5)
[4]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J]. 于伟. 教育研究. 2005(03)
[5]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大学教育功利化趋向的理性思考[J]. 吕晓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2)
[6]论陶行知以新教育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思想[J]. 胡晓风,陈廷湘.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2)
[7]教育现代性及其反思[J]. 岳龙. 河南社会科学. 2002(04)
[8]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J]. 任剑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9]模式的转换与传统的调适——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两点思考[J]. 田正平,张彬.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2)
[10]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J]. 张德胜,金耀基,陈海文,陈健民,杨中芳,赵志裕,伊莎白. 社会学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219484
【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西方化-现代性: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
1. 现代化是回望历史的调试过程
2. 现代化是批判西方的建构过程
3. 现代化是面向未来的变革过程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多重发展推力
1. 历史的驱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自调机制
2. 当下的驱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激励机制
3. 未来的驱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来源
三、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困境
1. 路径依赖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制约
2. 外部依附对高等教育理论构建的冲击
3. 工具理性对高等教育价值理性的消解
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突破路径
1. 以制度创新为先导:通过有意识的偏离突破既有路径
2. 以理论建构为重点:依靠本土化创新实现理论突破
3. 以价值呵护为根本:坚守人文本性消解理性焦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危机与消解[J]. 俞冰,刘标,许庆豫.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05)
[2]泛西方化高等教育思想与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 张彤,杨莉. 现代大学教育. 2007(04)
[3]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人的现代性的视角[J]. 龙宝新,李红亚.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5)
[4]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J]. 于伟. 教育研究. 2005(03)
[5]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大学教育功利化趋向的理性思考[J]. 吕晓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2)
[6]论陶行知以新教育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思想[J]. 胡晓风,陈廷湘.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2)
[7]教育现代性及其反思[J]. 岳龙. 河南社会科学. 2002(04)
[8]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J]. 任剑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9]模式的转换与传统的调适——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两点思考[J]. 田正平,张彬.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2)
[10]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J]. 张德胜,金耀基,陈海文,陈健民,杨中芳,赵志裕,伊莎白. 社会学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219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2194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