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7:10
  教师是推动大学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场域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认识大学场域的特征、分析大学不合理现象以及教师的不良状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和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场域”作为联结宏观环境与微观个体的中介,将研究的对象——高校教师置于关系系统中,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逐渐丢失;二是竞争机制导向错位,学风浮躁急功近利;三是行政部门权力泛化,学术忠诚屈居其下。文章以“资本”和“惯习”两个核心概念为研究线索,得出影响教师动力的外部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之风和政府统一管制带来的各种弊端所滋生的不满情绪。内部原因主要在于权力潜规则使“弱势群体”受制约甚至被排斥;封建保守的体制制约发展、创新可能;激励管理体制缺乏针对性,不利于人才培养。最后,本文根据场域动力理念提出了一个具体可行的、具有操作性意义的方法:首先,通过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明确使命抵制侵蚀;加强软硬文化建设,描绘愿景激发动力;培养传播大学精神,创建引导核心价值为手段,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第二,通过建设大学文明...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研究


场动力理论的要素

团体,团体行为,勒温,宏观视角


各种力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团体动力的潜在因素,以场域的宏观视角启动变革,重建大学核心竞争力。勒温曾提出一种“解冻一流动一重冻”的变革模式,(见图5一l)认为所有的变革的开始都是一种“准稳态平衡”,有两种方式可以引起这种准稳定平衡的变化:一种是增加团体行为的促动力,另一种是减少团体行为的对抗力。除此之外,团体本身还具有一种“内在的对变化的抵制”,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惯习”,它隐藏于个体与团体标准的关系中,维系着团体生活的固有水平。因而,单有团体成员的变化动机尚不能引起团体行为的变化,还必须要有一种足以打破社会惯习和解冻团体原有标准的力,勒温认为团体共建可以起到这种力的作用。他把团体共建看作是联系动机与行为的中介,是团体促使个体变化(或维护原来标准)的一种

模型图,麦克利兰,冰山,素质


而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影响,使得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教师在从事相同工作时也可能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行为。学者常用“冰山模型”来形容人的个性特征。(见图5一3)水面以上的是表层的特征:如个体的知识、技能、经验,易于识别也容易通过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大学场域的遮蔽[J]. 曾华.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04)
[2]绩效视角与高校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J]. 陶建宁.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3]学校内部权力分配面临的问题——场域理论的介入及其启示[J]. 薄存旭.  教育发展研究. 2008(Z3)
[4]影响高校定位力量的施力场域分析[J]. 周晓琴.  高等农业教育. 2007(12)
[5]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价值取向的变迁[J]. 李志峰,李菁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2)
[6]学校场域与交往惯习(二)——关于教育交往的对话[J]. 金生鈜.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08)
[7]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痛点[J]. 杨晓薇,王明丽.  人力资源. 2006(21)
[8]论教育场域[J]. 刘生全.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01)
[9]浅议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激励机制[J]. 邢志杰,闵维方.  中国高等教育. 2005(21)
[10]高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J]. 邱梅生.  辽宁教育研究. 2005(10)

博士论文
[1]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 马跃如.中南大学 2006
[2]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 朱超华.华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知识型员工全面薪酬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D]. 辛迅.西南交通大学 2006
[2]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D]. 吴卫丰.合肥工业大学 2005
[3]高校教师激励模型研究[D]. 杨睿.广西大学 2005
[4]高校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 雷卫平.武汉理工大学 2005
[5]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甘小亚.武汉大学 2005
[6]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D]. 陈洁.湖南师范大学 2005
[7]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宫向阳.苏州大学 2004
[8]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及其管理激励创新研究[D]. 李颖.苏州大学 2004
[9]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激励机制[D]. 董凤良.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6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256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6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