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动因与引导策略
发布时间:2021-07-14 01:36
作为"网络原住民""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多变、动因复杂。通过对全国54所高校3877名"00后"大学生新冠疫情期间的网络行为调查发现,其网络行为呈现出"量增为主、质升为辅"的总体特点。在影响因素方面,防控政策、社会环境、主观需要、心理情感和价值取向等内外部因素作用明显。高校应该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引领,通过供之以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策、稳之以境等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缓解心理压力、涵养正确三观、增强自律自省、调适身心状态。
【文章来源】:当代青年研究.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冠疫情期间的网络行为特点
1.学习占据网络行为主导地位
2.上网目的与行为总体趋同
3.学习和社交是网络互动主要内容
4.网络影响正负交加、以正为主
5.学生群体间行为存在局部差异
(二)新冠疫情期间的网络行为动因分析
1.需要、情感和价值是主要内部动因
2.政策、环境是主要外部动因
三、对策及建议
(一)供之以需,提高大学生学习成效
(二)动之以情,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三)晓之以理,引领大学生养正三观
(四)导之以策,教育大学生自律自省
(五)稳之以境,调适大学生身心状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 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孙楚航.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4)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 赵春珍. 心理月刊. 2020(08)
[3]美国政府“高校记分卡”评析[J]. 史秋衡,柯安琪.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6)
[4]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高德毅,宗爱东.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
[5]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大学生思想引领策略[J]. 吕小亮,时晓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20)
[6]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 李玉斌,武书宁,姚巧红,褚芸芸.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1)
[7]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身心动因及引导策略[J]. 华秀梅. 江苏高教. 2013(04)
[8]互联网教学模式下自主性学习动因研究[J]. 郎可夫,王玲. 外语界. 2010(03)
本文编号:3283138
【文章来源】:当代青年研究.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冠疫情期间的网络行为特点
1.学习占据网络行为主导地位
2.上网目的与行为总体趋同
3.学习和社交是网络互动主要内容
4.网络影响正负交加、以正为主
5.学生群体间行为存在局部差异
(二)新冠疫情期间的网络行为动因分析
1.需要、情感和价值是主要内部动因
2.政策、环境是主要外部动因
三、对策及建议
(一)供之以需,提高大学生学习成效
(二)动之以情,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三)晓之以理,引领大学生养正三观
(四)导之以策,教育大学生自律自省
(五)稳之以境,调适大学生身心状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 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孙楚航.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4)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 赵春珍. 心理月刊. 2020(08)
[3]美国政府“高校记分卡”评析[J]. 史秋衡,柯安琪.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6)
[4]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高德毅,宗爱东.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
[5]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大学生思想引领策略[J]. 吕小亮,时晓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20)
[6]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 李玉斌,武书宁,姚巧红,褚芸芸.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1)
[7]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身心动因及引导策略[J]. 华秀梅. 江苏高教. 2013(04)
[8]互联网教学模式下自主性学习动因研究[J]. 郎可夫,王玲. 外语界. 2010(03)
本文编号:328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2831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