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16 11:02
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稳定性、矛盾性、片面性等特点,因而容易产生内在自我冲突和自我认识的混乱,继而引发身份感缺失、目标感模糊、意义感丧失的问题。对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合理规划未来、克服自我认识的各种偏差。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有以下三个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升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实现对自我认识的感受、体悟、认知和检验;通过各种反思性活动让学生获致对自我认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自我的重新建构。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推动学生的良好互动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关键;利用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带领学生进入"体验-反思-领悟-实践"的学习循环圈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有效策略;培育社会资本、促进学生信任互惠关系的建立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动力;赋权增能、提升学生自我认识的信心与能力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内容
三、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特征
1.主体性
2.体验性
3.反思性
四、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1.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是促进自我认识的关键
2.利用体验学习循环模式是促进自我认识的有效策略
3.培育社会资本是促进自我认识的动力
4.赋权增能是促进自我认识的保障
五、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生命教育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J]. 曹榕,钱淼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6)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及塑造途径研究[J]. 郭文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3]“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思辨[J]. 张正瑞. 求实. 2014(06)
[4]论体验式学习[J]. 庞维国.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6)
本文编号:3286883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内容
三、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特征
1.主体性
2.体验性
3.反思性
四、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1.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是促进自我认识的关键
2.利用体验学习循环模式是促进自我认识的有效策略
3.培育社会资本是促进自我认识的动力
4.赋权增能是促进自我认识的保障
五、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生命教育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J]. 曹榕,钱淼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6)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及塑造途径研究[J]. 郭文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3]“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思辨[J]. 张正瑞. 求实. 2014(06)
[4]论体验式学习[J]. 庞维国.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6)
本文编号:328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286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