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的大学教育日渐回归到正常轨道。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与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几经改变,从最初的毕业包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创业,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时代属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等情况的出现,社会的就业承压力接受着方方面面的考验。当整个社会的就业承压力过大时,接踵而至的便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侵权现象,开展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研究,能够及时了解现阶段关于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最新动态,这既是当大学生自身就业权益受损时保护自己的盾,也是防范用人单位侵害自身权益的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提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曾提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强调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于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基础部分。通过对开展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的目的、意义的分析来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与此研究相关的理论及观点进行梳理介绍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例访谈、比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展开探究。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根基部分。一方面介绍与就业权益保障相关的概念,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权益、就业等概念进行解析,形成初步认识。另一方面,阐释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就业权益保障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相关的法学理论都为此项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正因此让整个研究有了稳固的基础。第三部分,是通过研究查找到的问题及成因部分。主要通过对调查问卷内容的整理得到了五个在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过程中现存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由来的原因。第四部分,是研究的对策部分。综合研究各方面的材料,从学生自身、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并最终获得结论。开展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要充分发挥内外因的作用。在内因方面,切实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功效,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权益保障观念,在源头上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外因方面,通过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营造良好氛围及环境。希望在内外因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为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创造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权益 权益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目的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7-22
- 2.1 就业权益保障的相关概念17-18
- 2.1.1 权益17
- 2.1.2 就业17
- 2.1.3 就业权益17
- 2.1.4 就业权益保障17-18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8-22
- 2.2.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18-19
- 2.2.2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理论19
- 2.2.3 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19-20
- 2.2.4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法学理论20-22
- 3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2-30
- 3.1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22-26
- 3.1.1 就业协议充当劳动合同23
- 3.1.2 用人单位试用期规定随意23-24
- 3.1.3 招聘歧视屡见不鲜24-25
- 3.1.4 就业押金侵害学生利益25
- 3.1.5 学生隐私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5-26
- 3.2 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问题产生的原因26-30
- 3.2.1 供需关系失衡,就业环境不容乐观26-28
- 3.2.2 企业主导市场,招聘条件不尽科学28
- 3.2.3 高校定位不准,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28-29
- 3.2.4 学生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不够稳定29-30
- 4 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对策30-38
- 4.1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30-31
- 4.1.1 树立服务基层的就业观念30-31
- 4.1.2 树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31
- 4.1.3 树立不断进取的就业观念31
- 4.2 政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31-33
- 4.2.1 进一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31-32
- 4.2.2 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32-33
- 4.3 高校完善就业服务33-34
- 4.3.1 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工作33
- 4.3.2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3-34
- 4.4 社会加强监督引导34-35
- 4.4.1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34-35
- 4.4.2 规范就业中介机构35
- 4.5 用人单位注重自我约束35-36
- 4.5.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35-36
- 4.5.2 树立理性用人标准36
- 4.6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36-38
- 5 结论38-39
- 致谢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艳阳;张来春;;正确处理好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中的几个问题[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7期
2 王阳;;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调查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02期
3 李桂鑫;;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4 刘硕;;浅议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现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3期
5 李锋;陈敏;;低端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02期
6 李从浩;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及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7 郑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系统思考[J];理论界;2008年03期
8 刘彦明;岩磊;黄晓梅;;多角度构建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03期
9 石田天;;影响城镇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的原因分析[J];商业经济;2009年14期
10 黄兆信;章志图;;试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及其维护[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景杨;;社会转型时期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几点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会武;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N];吉林日报;2009年
2 盛会;维护女性就业权益需形成合力[N];中国审计报;2013年
3 乔治·盖伊 支玉菡 编译;请保障欧洲烟农就业权益[N];东方烟草报;2013年
4 华东政法大学 吴松强;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五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包骞 实习生 叶竹云 黄梦娇;“准二孩”妈妈,就业权益如何保障?[N];福建日报;2014年
6 记者 姚启慧;大学毕业生落户省城无限制[N];湖北日报;2011年
7 记者 丁虞;人保局:最低工资维护就业权益[N];广州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钟巍;委员提案关注教育“两端”[N];四川政协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获救矿工感慨“好待遇”更是一个提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姚依农;让农民工平等就业[N];湘声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雪;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思思;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媚凤;平等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的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倩;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佳;劳务输出地政府强化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俊慧;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7 杨豫;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