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互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7:10
本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互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多元价值观正在悄然地形成,多元文化也正在影响着社会。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网络媒体更新了信息传播的模式,网络交流拉近了空间的距离,网络娱乐改变了休闲的方式。网络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与现实对应的一个虚拟社会。对于技术上占优势的高校而言,网络更是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互动交流的重要工具。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成的重要因素,对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发展和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制约和影响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互动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对于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立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更加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论述的。首先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以施教主体、受教主体的内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内容和方法为切入点,展开了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分析。其次,,分析了施教主体演变的必然性、现状及转变维度,借助调查问卷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受教主体在价值观、健康、学习方面的影响,随之又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技术层面的诸多困扰。最后,针对上述的分析以及存在的困扰,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本文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资料分析法、资料对比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法,也得到了一些结论,就是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运用好网络平台,使它成为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互动交流的对接媒介。施教主体应该发挥好自己的正向引导功能,受教主体也应该在保证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加强与施教主体的网上良性沟通,使得施教主体可以得知受教主体需要哪方面帮助,从而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关键词】:网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施教主体 受教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9-12
- 1.3.1 国外研究9-10
- 1.3.2 国内研究10-12
- 1.4 研究方法12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2-13
- 第2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3-18
-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界定13-14
- 2.1.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13
- 2.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及其特征13-14
-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14-15
- 2.2.1 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的平等性14
- 2.2.2 教育过程的交互性14-15
- 2.2.3 教育环境的开放性15
-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5-18
- 2.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5-17
- 2.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同类别17-18
- 第3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分析18-29
- 3.1 施教主体的嬗变18-21
- 3.1.1 施教主体演变的必然性18-19
- 3.1.2 施教主体的现状与转变维度19-21
- 3.2 网络环境对受教主体的影响21-26
- 3.2.1 价值观方面的影响21-24
- 3.2.2 健康方面的影响24-26
- 3.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层面的困扰26-29
- 3.3.1 网络应用技术与培训问题26-27
- 3.3.2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问题27-28
- 3.3.3 “双主体”交互对接问题28-29
- 第4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对策29-40
- 4.1 施教主体队伍建设29-32
- 4.1.1 强化施教队伍网络意识29
- 4.1.2 不断深化施教方法29-31
- 4.1.3 发挥施教主体“正向引导”功能31-32
- 4.2 发挥“团学组织”正效能、激发受教主体主动性32-35
- 4.2.1 “团学组织”与施教主体的正向路径32-33
- 4.2.2 塑造受教主体的网络道德自律观33-34
- 4.2.3 培养受教主体的网络信息环保意识34-35
- 4.3 学生班级网络教育的双向通道35-37
- 4.3.1 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网络互动35-36
- 4.3.2 学生与班导师之间的网络互动36-37
- 4.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保障37-40
- 4.4.1 接受网络新技术,提升思政网络利用率37
- 4.4.2 增强技术防范力度,构建安全网络环境37-38
- 4.4.3 网络教育运行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38-40
- 第5章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 A43-44
- 在学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彦;;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向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王金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前沿;2007年03期
3 王忠桥;张国启;;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Z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扬波;高校宣传工作引领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若梅;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路径[D];辽宁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互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0147.html